“两化融合”下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内容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邓小瑜(1971-),女,陕西蒲城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物流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从事运输规划设计、国际运输实务、运筹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马维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7)

原文出处:
开发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两化融合”政策环境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和现状,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特征入手,分别从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等四个方面,研究了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6 期

字号:

      一、引言

      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即“两化融合”)是我国新时期提出的重要经济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则明确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两化融合”概念,目的是进一步加速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为建设工业强国、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2008年组成工业和信息化部,更体现了“两化融合”这一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研究信息技术在工业现代化中的效用及其对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对于制定正确的政策,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1]。

      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两化融合”促进了全球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2]。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生产及跨国企业内部分工的深化,以研发、采购、配送、运输、售后服务为代表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行业。物流业作为生产型服务业已跻身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优化经济流程、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进社会福利等都具有全局性的积极影响。

      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技术、物流管理和决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还比较低[3],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虽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小物流企业数量多,将整个物流过程综合起来,效率低,成本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商品周转率也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4]。第二,虽然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已明显快于工业升级速度,信息服务的供给能力也明显超过工业生产的需求能力,但大多数工业企业还难以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难以科学地选择信息技术来建立现代工业的解决方案[5]。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2007年的调查数据,当前,已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备了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信息化应用的只占44.2%。在已有不同程度信息化应用的52.3%企业中,各单项应用覆盖率均低于25%。已经应用ERP的企业只有4.8%,已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只有9%。第三,许多生产企业基于商业机密、物流质量等原因,仍以自营物流为主,效率低下,实际利用专业化物流少,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影响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在“两化融合”政策环境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物流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必将成为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不仅可降低各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而且促进产业发展,使之日趋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性服务产业,因而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产业就成为一个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两化融合”可分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5][6],为适应“两化融合”四层次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从这四个层次阐述了现代物流产业中信息化建设内容。

      二、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生产服务。除提供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服务外,还提供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服务,解决的是一个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7]。明确现代物流的特征有助于指导其信息化建设,其特征如下。

      (一)现代物流产业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

      现代物流产业对物流全程进行了优化,保障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降低了物流费用,缩短了物流时间。在时间上,通过优化流程,现代物流减少了相关产业的库存积压和断档脱销,加快了生产和流通节奏;在空间上,实现了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促进与其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质量,完成了社会经济生产中的一种增值性活动。

      (二)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把信息技术融入现代物流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解决了传统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科学、管理粗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信息不畅、科技含量低、成本过高等问题。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信息系统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产业,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三)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紧密结合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在现代物流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经济活动主体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沟通,提高了经济效益和质量,节约资源,可有效提高物流效率[8],社会化、专业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使得现代物流呈现出更多电子化、网络化的特征。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企业可根据电子商务的订单组织生产,而生产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若要保证生产的高效,采购物流、配送物流、废弃物回收物流等必须高效运作。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降低了采购成本、产品库存和周转成本,优化了社会库存配置,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实现了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缝链接,帮助物流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管理库存。第三方现代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电子商务还拓展了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不局限于仓储、分拨和运送等服务,而是可提供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