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经济流通顺畅的两个重要前提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与商品物质形态空间的移动,即“商流”和“物流”,而“物流”是保障所有权转移的物质体现[1]。要保证国家、地区、城市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加强国内与国外、东部与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与后发地区、城市与农村、中心与腹地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合理配置现有物流资源,对物流体系中的物流节点尤其是重大节点的研究至关重要。以往有学者认为物流节点体系等级由低到高包括仓库与堆场、编组站、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城市,其中物流中心城市是最高等级的物流节点。从概念逻辑上将物流中心城市视为最高等级的物流节点有失严谨。物流中心城市应属于城市体系理论中职能体系研究范畴,是城市职能的典型体现,反映城市性质、经济与产业结构方面的特性。笔者认为,物流集聚区应取代物流中心城市,成为最高等级的物流节点。物流集聚区这一概念的提出,正是为满足我国不断快速发展的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在理论上将物流系统中的物流节点与区域、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上将所有物流功能与相关经济管理职能、城市管理职能统筹考虑与规划。 1 产业集聚理论与物流集聚区概念的提出 为提高供应链绩效。物流集聚区是物流产业在空间集聚的必然结果。其概念在产业集聚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且有独特的产业特征。 1.1 产业集聚理论综述 产业集聚理论自产生到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不同经济时代背景下,各国学者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产业聚集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基本围绕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的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个较系统研究产业集聚现象的经济学家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他发现产业集聚与外部规模经济之间有密切联系。外部经济主要体现在:地方具有专用性劳动力市场,生产专业化而取得的中间产品,可获得的技术与信息。他将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2]。 韦伯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微区位角度,阐明企业是否集聚取决于利益与成本对比。韦伯将产业集聚分为以简单规模扩张引起产业集中的第一阶段和主要依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并引发更多同类企业的出现第二阶段。韦伯将产业集聚归结为四个因素:(1)技术设备的发展。随着技术设备专业化的整体功能加强,技术设备相互依存会促使地方集中化。(2)劳动力组织的发展。(3)市场化因素,韦伯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集聚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批量购买和出售的规模,得到成本更为低廉的商品,甚至消灭中间人。(4)经常性开支的降低,产业集聚会让基础设施平均成本下降[3]。 新产业区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三意大利的崛起,特别是其中的产业集聚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这些产业集聚除了具有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特征之外,还有集群性质:(1)集群以合作与信任为依托,群内的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或转包建立一种相对长期的稳定关系。(2)集群内的各种组织或主体,如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之间,以企业为核心,通过正式的契约,或非正式的信任与合作关系,相互作用,结网。(3)企业的区域根植性,及区域环境对集群的重要作用。(4)集群内部的网络化特点,及企业或各行为主体之间相互独立、平等合作,不存在支配欲依附。(5)合作生产是集群运行的基础[4]。 新经济地理学是迪克斯特和斯蒂格利茨把空间因素纳入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建立了垄断竞争模型后产生的。新经济地理学主要代表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藤田、莫瑞、瓦尔兹、马丁等,他们从不完全经济和规模收益递增的假设出发、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形式中的路径依赖,以马歇尔的外部经济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模型为基础,揭示产业内贸易、专业化、产业地理集聚和区域核心一边缘结构的成因以及发展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好处[2]。 迈克尔·波特把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集聚的形成机理和价值。波特的集群研究是结合其对国家竞争优势研究而展开的。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提出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由四个基本的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机遇和政府)组成。空间集中将四个基本因素整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协调提高[5]。 1.2 物流集聚区概念与特征 物流集聚区是为适应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物流产业集群的空间体现。根据上述产业集聚与企业集群相关理论、概念的总结,我们给物流集聚区下了一个初步的定义: 物流集聚区是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产生的,由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利用现代化物流设施与信息管理技术、以多种运输方式为全球、全国及省际供应链提供生产、消费、流通全方位物流服务的服务地域综合体。物流集聚区是物流服务功能的空间集中载体,是实现企业间“横向管理”功能的核心空间,是继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区、生态示范区、大学城后,即将出现的另一创新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