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

——基于复合系统模型与30个省区面板数据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毅(1980-),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0016,山西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 030006;陈圻(1949-),男,教授、博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0016

原文出处:
软科学

内容提要:

采用复合系统模型计算了全国30个省(区)物流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全国与东、中、西三个地区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并进一步分析了经济最发达的四个区域的协调度在研究时段内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对物流业子系统贡献最大的序参量是周转量,受各个地方政府2005年加大物流业投入影响,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物流业子系统贡献也明显上升。对经济子系统而言,城镇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人均工资先后对经济子系统贡献最大。总体上,东、中、西三个地区协调度呈上升趋势。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4 期

字号: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提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物流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是物流业调整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这既是服务业的行业特性,也是物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内相关研究包括关系研究和协调性研究两类。谭清美、冯凌云和葛云[1]从物流供给能力方面分析了江苏省物流能力对江苏GDP增长的贡献率;谭清美和王子龙[2]则发现:1978年以来,南京市经济物流弹性一直呈上升趋势,说明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刘南、李燕[3]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发现浙江省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呈现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宋德军、刘阳[4]通过产业成长阶段分析模型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绿色食品产业阶段与物流业和谐发展做了研究,得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已进入成长阶段,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结论。认为物流业与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应,存在对产业发展的“瓶颈”效应和社会资源的浪费;章志刚[5]从物流业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角度切入,分析现代物流对资源要素空间聚集的作用机理,以定性实证考察与计量经济检验作为分析工具,分析了长三角物流业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上述文献存在某些共性。一是主要以地区层面和行业层面为主,缺乏国家层面物流业整体视角;二是缺乏各个省区之间协调度的动态比较,无法了解区域间物流与经济协调变化的特点;三是计算方法中方法较单一。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拓展:①探究2000-2007年间各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演变趋势,比较区域协调性的变化情况;②借鉴复合系统协调性研究方法,采用功效函数计算协调度。

      二、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本文采用王国维的观点,协调不是结构稳定的同义语,也不能归结为系统结构的静态比例关系,而是为实现系统总体演进的目标,各子系统或各元素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由协同论可知,系统走向有序的机理不在于系统现状的平衡或不平衡,也不在于系统距平衡态多远,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相互关联的“协同作用”。所以,协调发展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6]。

      据上述定义,本文运用复合系统模型研究30个省区物流—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一)复合系统

      复合系统是由不同属性的子系统复合而成的大系统,复合系统的协调性是体现复合系统中子系统间及各种要素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1)功效函数。协同论把系统在相变点处的内部变量可以分为快驰豫变量和慢驰豫变量。慢驰豫变量是决定系统相变进程的根本变量,称之为系统的序参量,这类变量数量较少,对系统起主导作用决定系统演变的方向和有序状态,因此系统保持有序的机制是在于慢驰豫变量之间的协同关系,物流与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也是由序参量的状态决定。序参量对系统有序性的贡献通常用功效系数EC(efficacy coefficient)表示,

      

      

      ③该协调度指标综合考虑了所有子系统的情况,如一个子系统的有序程度较大,而另一子系统的有序程度较小或下降,则整个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就不高,表现为cm ∈[-1,0]。在研究中为了避免指标的功效系数0与1的出现,把极值作适当的调整,一般是把极大值放大,同时把极小值缩小,在本文中极值放大与缩小的幅度均为1%,这样就基本能够使极值的功效系数趋向于1和0,一般的极大值的功效系数在0.9以上,极小值的功效系数小于0.1。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本文用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用固定资产净值)表示经济概况,用进出口总额(按照单位所在地)反映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用人均工资和恩格尔系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

      物流产业总产值指标,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生产总值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1994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因此采用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生产总值来反映物流产业总产值。货运量是物流研究的常用指标。货运周转量是各种运输工具在报告期内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重量分别乘运送距离的累计数,不仅包括了运输对象的数量,还反映了运输距离的因素,能够体现国民经济活动对物品流动需求的实现程度。

      物流投入指标,以从业人数及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的固定资产净值表示。详见表1。数据来源于2000-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通货膨胀率是根据CPI计算出来,经济业绩指数等于实际GDP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和城镇失业率的和之比。其他关于价格的指标都按相应指数以1991年的不变价进行调整(固定资产净值按照朱钟棣(2005)[7]方法计算,公式为,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稍有调整,海南归入西部地区,内蒙古划入中部,西藏数据不全,不作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