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物流不仅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国际粮食市场被国际四大粮商高度垄断并开始逐渐渗透我国粮食市场的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问题,粮食集散、储存、调配等物流环节逐渐成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学者对粮食物流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学者对粮食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粮食物流预测方法研究,如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对东北地区粮食和粮食制品物流总量及发展进行预测,提出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系统基本模式与空间布局。[1](2)粮食物流现状分析,如孟凡胜对我国粮食物流历史进程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整合优化粮食物流系统必须构建区域粮食物流中心。[2](3)粮食物流发展趋势分析,如从运输总量、各地余缺量、我国粮食流向结构等方面探讨粮食物流发展趋势。[3](4)粮食安全问题。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相当广泛,著名学者黄季焜等分别从粮食价格、粮食市场波动风险、粮食公共属性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4]但尚未见有人从物流共同化角度来研究粮食物流问题,研究粮食物流共同化实际上是从节约交易费用,即从以费用较低的内部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5]的角度,研究构建既兼顾规模又兼顾效率的粮食物流共同化体系。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黄淮海地区(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五省,共三区、11个省。这些省份的生产结构和布局以粮食为主,粮食在生产和社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淮海粮食主产区以冬小麦和玉米占绝对优势,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6%和56.40%,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30.3和28.1%。东北粮食主产区大豆生产占全国的半壁江山,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4.3%和50.4%;玉米生产也占很大比重,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4%和29%。长江中下游流域粮食主产区,稻谷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4.2%和44.4%,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地位。这些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2%,却贡献了全国2/3以上的粮食总量和3/4的粮食增量,[6]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对全国粮食生产起着重要的引擎作用。 另据调查,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收入大部分来自于粮食种植,但粮食产量的快速增加却没有与农民收入保持同步增长,三大粮食主产区与全国粮食运输通道瓶颈依然存在。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整个流通过程缺乏统一协调,既影响粮食安全,又影响国家粮食调拨的及时性。因此,有必要建立粮食物流共同化体系,以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一、粮食物流共同化 1.粮食物流供应链与粮食物流共同化 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由完善配套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高效合理的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所组成。在这个体系中,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将粮食流通各环节,如粮食生产、收购、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有机整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粮食物流供应链包括粮食生产者(农户、农场)、粮食储备库、粮食供应商、粮食物流配送及顾客之间的实物和信息流动过程。 粮食物流共同化是一个系统变化的过程,即在粮食的流动与储存、粮食市场信息传递、满足客户需求等若干功能方面实现协调运作。在整个过程中,供应链相邻节点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各节点在价格与利益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为媒介实现整个粮食供应链利益的最大化。粮食物流共同化实际上就是粮食物流的协同化,即根据价值链理念,在农户、粮库、粮食购销、粮食加工、粮食配送等环节的企业之间建立相互合作的供应链的过程。粮食物流共同化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物流效率,节约交易成本,进而降低粮食物流成本,达到粮食购销与储存、运输与配送、加工与增值的优化,使粮食的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协调、高效、低耗的粮食物流体系。 粮食物流共同化主要包括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共同化、物流管理共同化三个方面。资源利用共同化是粮食物流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的共享;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共同化指在运输车辆、装卸设备、仓储设备和物流中心四个方面的共同利用;物流管理共同化指在货物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作业管理、成本管理、劳务管理等方面的共同管理。 我国粮食流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施了政企分开,逐步建立了自由购销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连锁、配送、代理等现代运作形式和经营网络。粮食生产已经呈现出区域特征,如东北粮食产区、长江三角洲及黄淮海粮食产区,这些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粮食生产、储藏的聚集区域。但我国粮食物流业发展仍然十分缓慢,粮食流通缺乏有效组织,粮食生产、储藏、运输、配送结构仍然松散,运作效率低、成本高、调运速度慢。如何使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物流的发展因地制宜、扬长避(补)短、合理分工、发挥优势并最终形成区域粮食物流系统是当务之急。要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粮食物流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内部机理,结合区域经济实际水平、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等对粮食物流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促进区域粮食物流供给与需求协同发展,实现粮食物流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