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共生模式及相关对策研究

作 者:
吴群 

作者简介:
吴群(1981-),女,山东莱芜人,博士,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供应链,服务运营管理,南昌 330013

原文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内容提要:

在企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各类企业都是以供应链的形式参与社会大发展的经济活动。作为产业关联极高的制造业与物流业需要通过能力互补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依赖关系,最终实现两者的联动发展。本文借助共生理论研究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模式,并针对两业联动发展提出了具体策略。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物流社会化需求的基础。物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关联度高,协同发展空间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使制造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实行专业化运作,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也是提升物流业服务能力、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联动发展的实质是通过能力互补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依赖关系。

      制造业是物流业的“上帝”,物流业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持,物流业是制造业的引擎,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急需物流业协同配合。制造业升级的需求及物流业的振兴规划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能指导两业规范运行的理论,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服务运作模式及相关理论,是当前摆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研究综述

      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动力,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使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持久性。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的互动及联动开展了不少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关系两个方面。

      (一)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研究成果集中在两个方面:(1)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关系的理论解释。Cohen & Zysman(1987)指出,许多服务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没有制造业,社会就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的需求[1]。Quinn(1988)等给出了制造与服务之间的主要作用途径,认为制造与服务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2]。Dnniels(1989)[3]、Illeris(1994)[4]提出有效率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Francois[5](1990)、Shugan[6](1994)、Diaz[7](1998)等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补性关系。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创新引发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创新,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又引致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创新(Hansen,1990)[8]。Dilek C.K.& Bo Carlaaon(1999)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双向互动关系,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是对制造业的补充和支持,同时服务业也依赖制造业的发展[9]。陈宪等[10](2004)、郑吉昌等[11](2005)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分析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顾乃华[12](2005)基于分工视角描绘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在不同地区不同表现的原因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处的市场范围和接受政府扶持力度不同。(2)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陈伟达(2009)等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揭示了生产者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提升竞争力的一般规律,并和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13]。唐强荣等(2009)提出在共生作用和环境变化影响下以分段Logistic函数近似表示的环境容量不断变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模型,并对中国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14]。

      (二)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只有少数的学者直接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做了分析:刘志彪(2006)提出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现有的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来推进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15]。何明珂(2008)指出,由于规模的扩大、竞争和专业化分工的加剧,企业因为资源约束不得不将物流等业务外包,由此产生了制造、物流等活动的联系,降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协同的呼声日益高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为两者的共识[16]。何黎明(2009)指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动发展的趋势日益显现,物流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17]。王佐(2009)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联动发展的机理在于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和对物流管理是自营还是外包之交易成本权衡[18]。

      综上所述,学者们开始了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系研究,也对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联动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但大部分的文献都是针对制造业与服务业或者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展开分析,停留在对两业关系的基础理论解释层面,有关的实证也主要是针对产业投入产出比的分析,还没有涉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具体模式及对策。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模式及对策的研究是对目前产业发展理论体系的一个补充和完善,基于此,本文借助共生理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模式及联动的策略展开详细的论述。

      三、联动共生模式

      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以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我国是个制造业大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想从制造大国走向强国,必须重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也就是说,必须重视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物流发展,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①、协同联动发展。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共生不仅是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趋势,也是其内在动力驱动的自然结果。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一方面可以整合、共享很多资源,比如:订单(客户)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物流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利用率(图1);另一方面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可以实现协同创新,比如制造业与物流业共同开展研发,将新的物流技术用于制造业或者将制造业中先进的思想借鉴到开发新的物流技术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