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表现出强劲的规模经济性和价值创造性,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很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业产值每增长2个百分点,区域经济产值就相应的增长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在互动中协同发展。 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1.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是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的,指的是区域范围内的一切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实体性的流动以及物流过程中各环节的物品运动。区域物流是服务于区域经济活动的产物,是以区域经济为依托,由区域内物流流通通道与物流节点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种区域物流活动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区域内外各种经济要素流通、聚集、扩散的基础和平台。 区域经济是区域范围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即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等各种生产经营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经济。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这就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就是依托这些条件形成的。 1.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关系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协同理论是西德哈肯等学者抽象普遍化后的一套理论,协同效应就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如果一个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他们之间围绕一定的目标共同努力奋斗,也就是说整体中各要素相互配合和协调,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反之,如果一个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没有配合得当,或者互相冲突,就会造成整个系统内耗增加,各子系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子系统效益之和小于整体效益,致使整个系统陷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就会出现“1+1<2”的负效应。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促成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强化区域经济的集聚与扩散,丰富产业形态内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良好的实体移动平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作为包括区域物流在内的地区经济活动的总和,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决定区域物流的结构和规模,促进了区域物流合理化发展,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对区域物流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必须协同发展。如果二者发展不平衡,就会产生消极效应,一方得到发展而另一方面则会受到抑制。 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定量分析方法 2.1 区域经济物流弹性 区域物流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物流能力,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是区域物流的基础,对区域物流有着决定性作用,将会带动区域物流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与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的带动作用呈反比的关系,二者此消彼长,相互作用。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以用区域经济物流弹性来分析。区域经济物流弹性用E表示,指的是区域经济(以区域GDP为指标,用Y表示)增长率与区域物流(以区域货运量为指标,用H表示)增长率之比,表达式为:
它表明了当E>l时,说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区域物流增长速度,区域经济带动区域物流发展,区域物流需求大于物流供给;当E<1时,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小于区域物流能力增长速度,区域物流需求小于物流供给,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当E=1时,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达到良性互动状态,物流供需平衡,这是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最优目标。 2.2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序列,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本文中将会利用区域物流的代表指标货运量与区域经济的代表指标GDP进行相应的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初步分析预测各自的发展水平与趋势。 3 实例分析 3.1 中部区域经济物流弹性分析 用中部物流货运量为指标(以H表示)代表区域物流业发展水平,用中部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指标(以Y表示)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表1中)绘制中部GDP与货运量的散点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中部GDP与货运量存在线性关系。
图1 中部GDP与货运量的散点图 结合中部实际情况,对中部六省的GDP和货运量进行统计描述和相关分析,建立中部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