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管理创新理论代表人物,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及理论。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且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所做的新的组合”。彼得·德鲁克继承并发扬了熊彼特的观点,提出企业家最主要的功能是创新,并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创新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1]。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或3PL,TPL企业是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社会专业性资源为客户提供物流外包服务,其核心就是资源整合。因此,从资源整合的角度看,TPL企业的整个适配过程是TPL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管理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2],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长期绩效[3]。管理创新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意义正在于它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作用甚至大于其他形式的创新[4]。相关研究表明,虽然企业都在极力推行管理创新,但成功率却很低,全球的创新活动仅有不到40%的成功率。Jaikumar(1986)研究发现,对组织系统发展的投资常常只有50%的成功几率。而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活动中估计有50%~70%的努力不能达到目标,80%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宣告失败[5]。 如何实现管理创新?是所谓的“黑箱”。人们对这个问题多数是凭着经验和运气来解决,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对经验和内容的总结。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既有外部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的因素。这些因素彼此适配的过程,就是因素系统化的过程,而影响适配的因素,起到的作用有强亦有弱,企业家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企业中的牵线人,是推动市场运行的主体和经济机会的发现者。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企业家在管理创新适配过程中主导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少见。因此,就需要在厘清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管理创新适配过程到底是如何划分的及企业家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机制。 1 适配过程模型研究框架 适配理论在国内是新兴研究领域,国内适配理论的研究主要是概念的引进、定性分析等。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有差距。特别是本土化的案例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说明适配理论的研究领域仍有局限,需要继续拓展。将适配理论引入第三方物流研究并进行案例研究为研究TPL企业管理创新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框架,有着明显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但国内外学者关于适配过程的研究较少,与此相关的研究有Lumpkin和Dess(1996)提出的企业家导向概念模型,认为组织与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企业家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关系,并通过替代模型论证组织因素与环境因素作为调节因素对企业家导向—绩效的影响[6]。Brown,Eisenhardt(1998)对企业如何适配环境做了更深入的分析。Zaijac,Kraatz,Bresser(2000)构建了在环境和组织权变因素影响下战略变革的意愿与实际战略变革—动态战略(战略变革的意愿与实际战略变革适配不适配)—组织绩效的战略过程模型[7]。Birkinshaw和Mol将管理创新过程分为对现状不满、来源于外部灵感、发明和内外部确认四个阶段[8]。Birkinshaw J.,Mol M.J.(2008)将管理创新过程模型分为动机(Motivation)、创造(Invention)、实施(Imple-mentation)以及理论和标签化(The Orization and Label-ing)四个阶段。孙艳和陶学禹(1999)构建了创新愿望→创新定位→创意与方案选择→付诸实施(创新行动)→创新评价与总结模型[9]。张钢(1999)构建了基于组织学习的新洞见的出现→创造新的选择→产生新的动机→观察行为结果模型[10]。李晓非、张桃红和申振浩(2007)构建了目标确定→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与选择→实施→效果测评→成果巩固阶段模型[11]。陈建华(2004)构建了组织创新过程制定—执行两阶段模型[12]。Stephan(1995)论述了意识—反应模式学说;王斌在Stephan(1995)论述的基础上,构造了意识—反应模式,提出意识—解析—决策—实施四阶段适应环。 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由于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不同,导致了对过程模型划分的不一致。本研究综合以上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访谈及调研实际情况构建出感知阶段(Perception)→评估阶段(Evaluation)→决策阶段(Decision)→实施阶段(Implementation)→惯例化阶段(Routinization)的(P-E-D-I-R)五阶段适配过程模型。该模型可以揭示适配过程的发生机理。对比其他相关研究,该模型的特点是从适配视角出发,对管理创新适配过程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在适配过程各阶段中强调了内外环境的适配,并突出了企业家在整个适配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模型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