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创新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管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娟(1977-),女,山西大原人,博士后,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872; 徐渝 贾涛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61

原文出处:
统计与决策

内容提要:

根据金融契约的不完备性,融资企业和融资机构不可能签订一个事前的最优契约,但可通过重新谈判方式达成最优选择。在只有理性约束的条件下,构建出完全信息有重新谈判时的订单融资业务阶段贷款最优决策模型并得出最优解。增加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构建出不完全信息有重新谈判时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阶段贷款(IPIWRSF)最优决策模型,求出相应的次优解。并与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最优解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在物流企业道德风险增大的情况下,将订单质押、合约和阶段融资相结合,可以使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次优解趋于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最优解。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1 期

字号:

      0 引言

      现代物流业中的供应链管理作为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形成一种独立的新兴业态,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产业的业务模式创新和物流服务系统的优化设计成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中,现代金融产业和服务从无到有,日益显现出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枢纽环节。金融服务代替过去的计划调拨成为推动和疏导国民经济运转的主要手段,金融业务创新也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不完备金融契约理论认为,银行、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相互之间关系的变化会产生出契约签订时无法预计到的现象,因此,契约是不完备的。虽然契约不能预期所有的未来不确定性,但可以通过重新谈判(renegotiation)的方式达成最优的选择。Berlin,M.和Loeys,J.(1998)[1]的研究表明银行信贷合同更趋向给予银行更多的权利,以防止中小企业在获得贷款后,物流企业的监督努力水平降低。Care(1993)[2]的研究发现银行的合同管理能有效地约束企业的冒险行为。由于有合同条款的约束,企业在改变其经营战略时,通常要与债权人进行协商。Bergory和Udell[3]的研究发现有效的合同,可以使银行和企业能进行充分的谈判以缓解道德风险问题。

      从供应链角度分析[4][5],本文所研究的订单融资业务是以生产为驱动的供应链,生产型企业根据订单决策产品生产量,进行生产并销售。在这种模式的供应链中,生产型企业往往会拥有大量订单,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流动资金以维持运作,可将部分订单质押给物流企业获取贷款,物流企业负责监管订单并监督中小企业的生产运作。中小企业在物流企业的监督下完成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并向物流企业归还贷款及利息。

      1 订单融资业务流程及模型的假设条件

      1.1 统一授信模式下订单融资业务流程

      最近中储正在尝试信用担保融资模式即统一授信模式,即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和最终结算,最后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图1表示统一授信模式下订单押融资业务流程。

      从供应链角度分析[6][7],本文所研究的订单融资业务是以生产为驱动的供应链,生产型企业根据订单决策产品生产量,进行生产并销售。订单融资业务可以看成是银行、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系统。随着供应链时间和空间复杂性的增强,供应链各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和激励冲突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研究在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物流企业是委托人,中小企业是代理人,物流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利润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则通过自己的努力水平影响其生产运作,不同的努力水平将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产量,进而影响产值。一般而言,随着中小企业努力水平的增加,其产量(产值)也将随之增加,但同时中小企业付出的成本也将更多。产量还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物流企业所能观测到的只是最终产量(产值),而观测不到中小企业的努力水平,只有中小企业知道本身的努力程度。因此,作为代理人的中小企业和作为委托人的物流企业之间就存在信息不对称。如何有效解决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代理问题是确保供应链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最终可归纳为一个不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激励契约设计或委托代理问题。

      1.2 模型的假假设条件

      假设条件1:资本总额k不可分,意味着k是中小企业生产运作的最低资本数额。换言之,k是一给定常数,当且仅当资本总额不少于k时企业获得期望产出F(x,k)[8]。

      

      图1 统一授信模式下订单融资业务流程流程

      

      假设条件4:物流企业(委托人)和中小企业(代理人)均为理性经济人。在此假设的基础上,中小企业努力的生产运营被认为会带来负效用,因此中小企业通常会厌恶工作、好逸恶劳,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激励来促使中小企业努力工作,履行职责。

      假设条件5:物流企业(委托人)和中小企业(代理人)之间利益不一致,从而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产生代理成本。

      假设条件6: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均是风险中性的。

      2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2.1 完全信息有重新谈判阶段贷款决策优化分析

      现实中,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够偿还第一阶段贷款,则物流企业不会进行第二阶段的贷款。

      特别,存在三种可能情况:

      

      2.2 不完全信息有重新谈判的情况下阶段贷款决策优化分析

      由于物流企业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监督中小企业的每个行为,因此有可能引发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解决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使用激励机制,因此,激励相容约束(IC)有效。物流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契约,须解下列最优化问题式(4)式(7):

      

      

      3 有重新谈判时阶段贷款与直接贷款比较分析

      3.1 参数β变化时的比较分析

      图1是重新谈判时社会福利(总收益)曲线的比较图。最上边的一条代表完全信息阶段贷款情况下的最优解得出的社会福利(总收益)曲线,中间一条代表不完全信息阶段贷款情况下的次优解得出的社会福利(总收益)曲线,图中这两条曲线重合,说明阶段贷款配合一定的合约在有重新谈判的情况下,使不完全信息和完全信息的差别消除,从而可以更好地规避道德风险。最下边一条代表直接贷款情况下的次优解得出的社会福利(总收益)曲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