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1)05-0012-06 失业问题是21世纪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而青年又是各国最容易失业的群体。各国的经验表明,青年人的失业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作为青年大国,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据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统计数据[1]表明,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9.4%,中国失业人口中约85%属于18岁至49岁的青壮年,其中约一半失业了一年左右,另外一半失业三年以上;大学生的调查失业率为12%。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青年失业的有效途径,这一措施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创业不仅可以解决青年自身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经济活力,创造社会财富,还可以帮助青年改变命运,促进边缘群体的社会融入。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在创业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被调查的其他欧洲国家,有70%的人赞同自己创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选择。然而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年零9个月。创业失败不仅对青年本人及其家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社会资源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如何有效帮扶处于失业、半失业或待业状态的创业青年,提高创业成活率,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公益组织面临的难题。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英文名称是Youth Business China,以下简称YBC)是一个扶持青年创业的公益项目。该项目通过探索一套创新的模式(见图一)扶持青年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经过八年的努力,到2011年8月,该组织共扶持了2,500多名青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创业成活率高达90%以上,直接带动就业岗位6万多个,营业收入达10亿元以上,纳税总额1,000万以上。YBC的经验表明,公益组织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扶持理念的创新 公益组织的传统帮扶理念是救助式,给受助者“输血”,这样的帮扶理念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不区分地给所有受助群体贴上物质匮乏的标签,直接给予受助者物质帮助,如食物、物品或货币。这的确能够满足受助者一时的需求,但是由于激励机制的缺乏,可能致使受助者对公益地依赖,助长惰性,形成不好的社会氛围,社会效益值得怀疑;其二,直接的物质帮助很容易给受助者贴上弱者的标签,不利于受助者尊严的维护。而现代公益组织创新的方法是投资生产力,进行“造血”式帮扶,从简单的慈善上升到对弱者能力的培养和尊严的重建上。这种“造血”式帮扶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和方向。 YBC正是基于这样的新公益理念,选择“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题,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关怀青年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和潜能释放,把青年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制造问题的人,是暂时遇到困难,有着无限发展潜力的未来贡献者,而不是等待领失业救济金的弱者。正是在这样的公益理念的指导下,YBC在制度设计和项目实施中,为创业青年提供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借款,并相信其每月会按时还款,而非单纯的慈善捐款。这是因为,YBC始终相信青年通过创业是可以获得成长,创造财富的,是有能力偿还扶持资金的。事实上,YBC的创业青年做到了每月按时还款,这是青年人诚信记录和商业信誉积累的过程,不仅如此,青年每还一笔钱,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就可以帮助更多的青年踏上创业的道路。青年不再是单纯的受益者,也是施助者,在创业过程中也参与着社会问题的解决,也在传承着诚信、感恩和责任等商业文明的火种。 YBC扶持理念的创新在于,充分尊重并发挥受助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图一:YBC的创新模式 二、扶持方法的创新 YBC通过在实践中研究创业规律和创业帮扶规律,将创业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判断阶段、准备阶段、启动阶段、成长阶段和发展阶段(见图二)。 YBC在实践探索中发现,企业在任何发展阶段都需要资金和商业智慧的保障。然而,处于启动阶段、成长阶段的企业与处在发展阶段的企业会有明显的不同。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已具备较强营运能力,可以独立地参与市场竞争,有条件从银行获得贷款,并有机会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甚至进行上市融资;在商业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并能够从内外部的交流中进行知识交流和创新。与之相反,微小型企业在启动阶段缺乏资金,没有条件获得贷款,商业经验极少,甚至只有间接经验。但这些企业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扶持成长为机会型的项目。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尽管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较快的增长速度,并初具商业模式,但企业发展尚未成熟,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不具备银行授信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