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青年团员在村级选举中的政治参与心理研究

——基于浙江省丽水市的调查与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龚志伟(1975-),男,丽水学院副教授,社科系,浙江 丽水 323000

原文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基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调查表明,新时期农村青年团员对村级选举政治参与的认知水平总体较高,公民主体意识初步增强,但民主法制意识相对欠缺,团员意识也比较薄弱,团员的政治特征隐性淡化;绝大多数的农村青年团员对村级选举有着较强的政治参与情感和比较积极的参与态度,对现有村级选举制度持有较高的认同感,但部分青年团员潜在的政治冷漠值得关注;新时期青年团员的政治参与动机已逐步超越了传统的局限,地缘与血缘因素正在让位于经济因素,动机趋向理性。进一步优化农村青年团员的政治参与心理,从长远来看,继续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使青年团员获得经济上的相对自由,是其根本。就当前而言,必须健全村级选举的法律和制度,逐步实行青年委员的专职专选,为其提供制度环境;加强农村选举文化建设,为其提供精神支撑;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为其提供组织保障。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1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21.4;D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1)10-0043-04

      一、选题意义与本文起点

      在现代政治学研究中,政治参与是公民社会归属、合作与责任的反映,它常常被看作是个心理学问题,而其结果则具有极为广泛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所谓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合法途径影响公共政策以使其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而政治心理一般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1](p309)据此,本研究把青年团员的政治参与心理界定为青年团员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对政治参与这一特定政治行为的认知、情感、态度、愿望和信念等,具体探讨青年团员对参与村级换届选举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其选题意义在于两个方面。

      就理论意义而言,村民自治自实施以来,已经成为亿万农民的民主实践。农民工、妇女等不同群体对村民自治的参与及其影响因素,是村治经验研究中成果最为丰富的一个领域,构成了已有文献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对于农村另一先进群体即青年团员在村民自治中的参与及其参与心理的研究却非常有限。我们分别以“团员”、“村级选举”、“村民自治”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1987年-2010年)、万方数据资源等大型电子书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均未找到相关研究论著。而据共青团中央统计,截至2007年,全国共有青年团员7543.9万名,农村团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显然,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在村治研究中的缺位,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足。我们的研究试图抛砖引玉,进一步拓展村治研究的视野。从实践意义来讲,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011年将完成全省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这是全省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那么,在这样重大的政治活动中,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青年团员是否愿意参与村级选举、其政治参与的心理又呈现怎样的特点?本文尝试运用基于区域性调查的数据,对此加以考察和分析,以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农村青年团员的政治特征及村民自治运作的政治生态,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只有到了18周岁,才能进行选举等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因此,本文的调查研究对象为浙江省丽水市境内年龄在18-28周岁的农村青年团员。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2009年全市人均GDP为3443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03元,在浙江属于欠发达地区。全市共有团员125606人,其中农村团员39301人。2010年8月至12月,我们在得到共青团丽水市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共青团各县委的全面配合下,对全市3418个行政村中136个行政村的1283位团员青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行政村包括城中村20个,占14.7%,乡镇村116个,占85.3%。调查员由本科学生和部分乡镇团干组成。考虑到调查对象多且地域较分散,所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中,我们选择了以村委会选举为主考察青年团员的政治参与。因为选举虽不是考察政治参与的唯一形式,却是一个重要形式。而且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最重要形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83份,回收有效问卷1263份,有效率为98.4%。

      调查样本的情况如下: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样本占58.3%,女性占41.7%;在年龄分布上,18岁-28岁的青年团员依次占样本的4%、3.8%、5.9%、6.4%、5.8%、8.8%、12.1%、11.2%、15%、12%、15%;在文化程度方面,大学及大学以上者占样本的19.8%,高中占47.8%,初中占28.4%,小学占4%,不识字或其他占0%:从职业分布来看,企业单位占10.9%,自己做生意占25.1%,打零工占42.4%,学生占7.3%,其他占14.1%;收入分布方面,年收入水平1万元以下者占23.4%,1-2万元者占26.7%,2-3万元者占24.6%,3万元以上者占18%,暂无收入者占7.3%。另外,我们在问卷中还设计了一道有关被调查者对自我“人缘及影响力”的评价问题。这主要因为考虑到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里,个人的人缘及社会影响力可能会影响到其政治参与的心理和行为。那些自认为在乡村局域范围内有着较大影响力的人,往往会对选举持更积极的心态。其调查结果分布比例为:自我评价人缘及社会影响力较大者占14%,一般者占70.4%,认为自己没什么社会影响力者占15.6%。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新时期农村青年团员对村级选举政治参与的认知水平总体较高,公民主体意识初步增强,但民主法制意识相对欠缺,团员意识也比较薄弱,团员的政治特征隐性淡化。

      政治参与认知包括公民对政治参与行为的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心理活动。问卷主要从青年团员对村级选举的看法、对参与村级选举的作用的认识等方面来考察其参与认知水平。从调查来看,多数青年团员能够比较充分地认识到选举的本质和意义,对参与选举持积极评价。有65.3%的人认为,村级选举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而认为是“走过场,搞形式”和“村干部的事情,和我无关”的分别为21%、12.5%,选择“其他”者为1.2%。有93.3%的团员认为村委会干部应该由村民选举,认为“不应该”和“无所谓”的仅分别占3.4%、3.3%。对于参与选举的原因,67.2%的被调查者表示是“这是公民的义务”,还有15.7%的选择了“选举对自己有好处”。而在不准备去参加选举的青年团员中,没有一个人选择“谁当选都无所谓”作为原因。有71.9%的青年团员认为,能不能当上村干部应该由“村民选举”决定,只有15.6%的表示应该由“上级任命”,还有12.5%的表示“说不清楚”。与之相应,有71.9%的团员在回答“你认为参加选举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值得”时,做出了肯定的选择。调查还表明,有91.3%的青年团员知道怎样去投票,不知道者仅占8.7%,对村级选举程序的认知非常高。这些都说明,二十多年来的村民自治实践,不仅已使选举的价值为广大青年团员所理解,对选举的影响力充满了信心,而且培养训练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技能,直接推动着中国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