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在社会文化构成中呈现出相生相克的存在状态。亚文化是辅助的、次生的、边缘化的文化类型,不同阶级、种族和性别的人群构成种种独特的亚文化群体。根据英国伯明翰学派的分析,亚文化兴起于统治阶级的“权威危机”或“领导权危机”[1]。领导权危机体现了文化——阶级关系和认同再生产中的断裂,而统治阶级对青年人的控制力也在衰退,由此青年人试图在统治阶级领域内为自己赢得属于自己的一部分领地,从而出现了亚文化。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颠覆、解构与抵制表现为对话语权的重视与争夺;青年亚文化对社会规则、制度,特别是成年人对他们的压制的不满表现为代际矛盾。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在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时代,青年亚文化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离经叛道色彩和消极异化的功能。伯明翰学派所阐述的最重要的亚文化研究方法之一,就是“从权力和抗争与亚文化关联的角度来考察亚文化究竟是如何反抗主流文化并将其自身从主流文化中剥离出来,但同时也努力去适应主流文化的某些特定方面”[2]。“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3]。因此青年亚文化是解构和适应主流文化的双刃剑,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消极和积极作用也是一体两面的存在。 动漫文化尤其是日本动漫文化已然成为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内容。“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首先不是一小撮人的阅读偏好问题,而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4]。可见,日本动漫及其衍生产品成为青年消费文化的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反观这一文化现象,青少年可能认同动漫中宣扬的积极的人生观念,如乐观精神与挑战困难的决心、团队意识、友情与亲情、环保观念及对人工智能的反思等等;同时也可能受到动漫中非主流人生观的影响,如暴力、同性恋、颓废、个人主义等等。之所以将动漫视为亚文化而非主流文化的一种,是因为从动漫文化的传播效应来审视这一文化现象,可以发现中国青少年对动漫文化的接受往往是建立在对主流文化的疏离、抵御和回避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现象暗合了亚文化的形态。 在动漫这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中,除了青少年对上述非主流价值观的吸收和认同之外,动漫流行语更集中体现了青年亚文化的心理特点和症候。诸如“萝莉”、“伪娘”、“宅男/宅女”等动漫流行语不仅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的狂欢,更折射出中国青年一代的心理状态、生存境遇与交往方式。 一、动漫流行语“萝莉”、“伪娘”、“宅男/宅女”的概念界定 1.萝莉的形象表征:弱小天真、蕾丝裙装 萝莉是洛丽塔(Lolita)的缩写。洛丽塔原指美国一部小说《Lolita》,由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创作的同名小说,本指成年男性对九至十四岁的少女的特殊爱恋,后在日本引申发展成一种次文化。“萝莉”或“萝莉塔”作为名词用以指称少女自身,或指称“穿着萝莉装的女性”。萝莉的形象特征表现为天真、胆小、娇弱,在外型常常穿着蕾丝裙装。《新福音战士》中的绫波丽是萝莉的始祖人物,此后各种动漫萝莉层出不穷。比如《水果篮子》中的本田透,《反叛的鲁路修》中的蒋丽华,《魔法少女樱》中的木之本樱,《蜂蜜与四叶草》中的花本木久美等等。各种萝莉形象几乎出现在中国所有流行的动漫作品中。与萝莉相对应的男性角色被称为“萝太”,与萝莉相比只有性别上的不同。 2.伪娘的形象表征:男性女相,萌属性 伪娘在日本动漫中指那些相貌形态天然的呈女性化美,具有很强的萌属性,生理性别为男的正常人类,大多给人以错觉,易被误认为是女生,有的甚至能够以假乱真,萌过一般女生。伪娘是在自然情况下(即无化妆无任何女性打扮的情况下)拥有女性般或更胜于女性的美丽容貌的男性,而不需要任何的女装及化妆,大多数伪娘日常状态下都是比较正常的男性。反串与伪娘不同,反串主要靠化装,而伪娘主要是因为自身的外在条件(容貌)较接近女性。伪娘的代表人物有《少女爱上姐姐》中的宫小路瑞穗,《旋风管家》中绫崎飒,《新撰组异闻录》中的冲田总司和山崎蒸,《闪灵二人组》中的风鸟院花鸟等等。 3.宅男/宅女的形象表征:宅在家中,上网为生 宅男、宅女是日本动漫中依赖于网络游戏或动漫作品的一类青年人,往往懒于出门,与外界的交流依靠电脑网络。这类人对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虽然猫在家中,但过着内心满足的生活。“宅”在日语中是“家”的意思,宅男、宅女现泛指那些因各种原因不愿出门,不愿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生活在自己封闭空间中的人。宅男成为次文化族群的代表,2010年1月已被编入《汉英大词典》。日本动漫中宅男、宅女的代表人物有《幸运星》中的泉此方,《旋风管家》中的三千院岚以及《企鹅娘》中的南极樱等等。 二、动漫流行语“萝莉”、“伪娘”、“宅男、宅女”的心理症候 1.萝莉的心理症候:拒绝成长,逃避责任 在诸多日本动漫流行语中,萝莉可以称得上是国内最早流行且使用时间最长的术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青少年将自己定位为“萝莉阶段”的除了本身年纪在18岁以下的少男少女外,更多地则是生理意义上的成年人。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青少年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人,常常对自身的年龄有一种错位意识。拒绝成长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从80后青年人晚婚晚育的社会现象可以窥见一斑。动漫流行语“萝莉”与“已婚少女”、“忆婴现象”虽然表述不同,但在内涵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彰显了一种拒绝进入成人社会,逃避家庭责任的心态。百度百科中这样阐释“忆婴现象”:指成年人的举止行为偏向或类似婴孩或少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用奶瓶喝水或穿着打扮幼稚。心理专家认为,部分年轻女性跨入工作岗位后,生活及工作方面产生许多压力,同时可能还要承受父母对其择偶或婚姻的施压,多方面的压力汇聚起来,让她们难以承受。此时童年时代的无忧无虑开始被回味, “拒绝长大”成为内心想法。同时,中国青年一代正处于青春期向后青春期过渡的阶段,表现在从年龄上已经属于成年人,但在心理上却明显表示出幼稚、逆反、标榜自我、逃避责任和约束等症候。在中国“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中处于塔尖的青少年,产生这种“萝莉”心态并不奇怪。萝莉不仅是一个动漫流行语或一种服饰搭配潮流,更是年青人表达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弥补自信不足的自我保护武装。发展心理学家艾力逊指出,年青人正处于“自我认识与迷乱”的阶段,他们往往拥有童真与梦想,有摆脱现实规限的渴求,需要寻找自我,因此以不羁和野性挑战传统,期望得到别人关注、了解、认同和真正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