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组织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它也是共青团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充分地运用“说服性教育”的理念和方式,积极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主要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构成,缺一不可。相对于家庭和学校教育而言,作为青少年教育三个构成要素之一的社会教育,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除常规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外,同伴交流、社会影响、信息传播等都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很显然,就青少年而言,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青少年教育三角构成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三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社会教育的实践性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来自家长的前喻经验和来自老师的书本知识是难以充分满足青少年需要的。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青少年的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时代的印记。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对青少年而言,许多知识光靠从书本上学习是不行的,它还需要辅之以一定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鼓励创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实践经验显得更加突出。通过单纯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显然无法对青少年的未来做出全面了解和预见性指导。 第二,社会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不论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听讲座、接受培训、参观访问,还是网上的学习交流,对每个青少年个性品质的养成、心理素质的磨炼、思想修养的形成及发展是那种程序化的、讲究规律和秩序的学校教育难以全部替代和包容的。 第三,社会教育可以满足青少年个性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千差万别。虽然学校教育的大众性、大纲性和教材的统一性是对青少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主渠道,但它的普世性决定了学校教育无法真正做到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决定了学校教育只能更多地去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和模式化地关注书本上的东西,自然难以满足青少年个体的个性发展需求,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社会教育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囊括青少年教育的全部内容,虽然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们毕竟不是青少年接受经验和知识的全部渠道。 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特征 青少年的成长迫切需要有社会教育的配合,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社会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开放性特征。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并不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按照有组织的社会教育系统施加的、有计划的教育方向发展。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社会教育系统本身难以成为单一意识形态下的封闭体,加之青少年群体固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对未知事物、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在接收社会教育信息时容易出现自发与盲目。青少年社会教育本身没有过多的条件限制,能者为师,人人都可以成为施教者。凡是社会生活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总结都能够成为教育的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在所难免。 第二,同辈化特征。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形式是同辈群体之间交往过程中的互相教育和影响。青少年无论从年龄上或者心智上都处于不成熟的成长期,“渴望长大”的青少年其独立意识、个体意识和成人意识都非常强,从内心深处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羁绊与喋喋不休。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使青少年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更容易采用逆向的方法,对来自成年人的传统思想教育内容从逆反的角度表现出更多的桀骜不驯和抵触情绪。相反,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年龄特征,使青少年在同辈人群中能更多地寻找到他们的共同语言,更容易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正是在这种同辈间的互相教育和影响过程中,青少年不断地积累着家庭和学校教育、课堂和书本上不能给予的社会经验和知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这种同辈化特征,为青少年亚文化的滋生提供着肥沃的土壤。一般说来,同辈教育是青少年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应看到,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同辈化倾向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对个体的影响也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 第三,多样性特征。青少年社会教育在形式上有讲座、培训班、媒体传播(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和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志愿服务、各种主题活动等)等不同载体。在内容上更是包罗万象。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这种多样性的特点,对于传承民族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音乐舞蹈、神话故事传说、民间风俗习惯、传统工艺制作等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这种多样性的特征还表现在对传统的社会教育中权威崇拜的异化,这种异化的重要表现就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偶像崇拜。 第四,网络化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对接程度越来越高。博客、QQ、网页搜索和网络社区迅速发展。传统的血缘关系、地域关系、学校的同学关系不再是青少年结合在一起的唯一途径,社会教育的概念在网络化的今天更有了新的诠释。一个热门话题有可能引来数十万条评论,通过博客展示思想,通过QQ群交流观点和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图片分享快乐……社会教育的网络化,使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显得更为复杂化,在部分青少年中间已达到对网络信息的过度依赖而对其他媒体信息产生抵触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