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1)01-0070-02 大学生网民网络素养教育作为改造人自身的一种活动,不仅需要始终突出大学生主体的特点,还需要高校教育者有强烈的责任感,坚持和奉守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及规律,积极寻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方法。 一、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网络的多元性决定网络素养教育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在网络空间中,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都与在物理空间有很大不同,这意味着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道德及其运行机制,在信息社会中并不完全适用。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的系统性研究。 第一,克服过分崇尚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倾向。要将注意的焦点从纯粹的网络技术转向人本身,从“技术解决”转向“伦理关注”和“伦理解释”,力求在开发和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明确地把“以人为目的”的伦理精神注入其中,使网络化的社会生活、交往方式不至于陷入“技术因素大于人的因素”的伦理困境。 第二,对信息的特殊性以及因此而致的网络诸特性做出明确界定,要揭示虚拟实在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从而将网络道德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道德相比较,厘清物理实在的公正、平等、权利、义务、自由、保密等概念与网络空间两者的共通处及不同点,力求在已被广泛接受的传统道德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道德。 第三,可以尝试将研究的问题划分为具体问题、交叉问题和理论问题等层次①,系统地、有秩序地分别加以考察而不致在面对大量问题时无所适从。 2.网络的虚拟性决定网络素养教育必须坚持制定规范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网络素养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要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等要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来实现网络素养教育,使大学生网民具有网络道德意识,不能认为匿名,数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随意制造信息垃圾,进行信息欺诈。 3.网络运行规律的独特性决定网络素养教育应当采取技术监督与伦理关怀相结合的原则。如果一个社会缺乏道德行为的惩戒机制,对社会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只有对不道德行为通过纪律和法律的手段坚决予以制止、惩治、消除,新的伦理规范的确立才有保证。②为此,必须完善网络技术,通过技术追踪、清查不良网站等方式,达到对网上大学生的实际监督。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方法 高校教育必须直面大学生“网络生存”这一严肃的现实话题,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使之真正成为健康的网上一代。应从观念先导、教学指导、队伍辅导、环境育导、实践引导、道德倡导切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1.观念先导,确立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教育价值观。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③。教育价值观就是一种人类对教育功效的追求。它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必然归宿。在信息化社会,大学被迫调整角色,它不再是一般的传播知识的场所,而成为知识全面创新的基地和人文教育基地,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发动机”。④信息化校园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主要目标,以校园成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创新与传播中枢为主要社会效应。网络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受众在掌握网络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自我。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因此,确立以尊重人的价值和自由发展为教育目的的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教育价值观,应该构成网络时代教育的主旋律。 2.教学指导,要充分发挥校园第一课堂的作用。各高校应在原有的《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基础上,扩充教学内容,从网络素养的角度将网络道德规范、相关法律规范、网络的正负面影响等内容纳入课堂教学。目前,复旦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新闻媒介与社会》,其特点在于从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入手培养大学生对媒介的理性分析能力。此外,还有一些高校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了《网络道德》等网络素养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一环。 3.队伍辅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第一,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学生的“听”转变为“视听并用”,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撷取。学生更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料中获得知识,这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相应转变。教师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无所不知”之师,不再是侃侃而谈的“宣讲员”。教师应该从一个教者转向设计者、合作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和反思者,教师应通过加强信息化政策宣传教育,制定信息素质教育规划及评估标准,增强信息意识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来影响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第二,学校要整体提高网络教学趋势下的教师网络素养。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和及时应变的能力,通过研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深入了解网络给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环境育导,要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高校必须抓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新闻媒体提供的崭新机遇,牢牢把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发挥传媒的舆论强势,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做到在网上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展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