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田维义,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媒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北京 100024 彭文祥,中国传媒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兼法规办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影视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北京 100024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许多新问题、新特点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教育载体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载体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切实通过“挖潜运用”、“整合优化”、“创新发展”三个梯度的方法和举措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1 年 05 期

字号:

      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许多新问题和新特点,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其中教育载体创新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

      教育载体(以下简称载体)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条件的变化,对原有载体进行了新的运用,同时又创造性地拓展、开发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载体,较好地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并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另一方面,面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我们有必要立足现实、结合实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更加理性的认识,更好地发挥教育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等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人们主要有以下三种认识:一是“活动论”,即载体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并实现主客体双向互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二是“要素论”,即载体是连接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三是“中介论”,即载体是连接主客体的中介。在外延上,载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依据性质可分为“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依据形态可分为“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依据状态可分为“动态载体”和“静态载体”,依据载体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依据信息传播方式可分为“传统载体”和“新媒体载体”等[1]。尽管以上认识各有侧重,但从系统论角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对于这一系统的认识,理论界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或“多要素说”等[2]。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看作一个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三者组成的结构系统(图1所示)。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载体”三者紧密相连、互相制约、互相依赖、协同发展。其中,载体是联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桥梁与纽带。事实上,如果没有载体或者没有充分发挥载体的功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就不能成为现实的运动过程。或者说,载体的状况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各要素间能否较好地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如果载体选择得当、运用合理,就能促进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教育活动产生良好效果;反之,则会使各要素相互干扰,阻碍其作用的发挥。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载体具有“承载性”、“传导性”、“关联性”、“互动性”等鲜明特征并体现出三个层面的基本属性:一是本质属性,包括实践性、客观性和辩证性;二是功能属性,包括承载性、传导性、中介性和可控性;三是社会属性,包括服务性、阶级性和目的性[3]。对这些特征和属性的认识是我们进一步分析和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发展的基础。

      

      图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构系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教育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载体与过程的紧密关系上看,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育健康人格、树立崇高理想等)、内容(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原则(方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等)、方法(宣传渗透、榜样引导、实践锻炼等)的承载者。如果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等转化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教育载体的地位和作用则不言而喻了。所以,教育载体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传输、增效、互动、检测等重要作用。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在思想价值观念上,新的理性精神和启蒙精神,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新的政治理念和文化观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大学生思维敏捷,极易接受新鲜事物。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规避局部领域一些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如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帮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应对个人本位主义的免疫力,防止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生。如何改进和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促进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和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如果把握了这一点,我们的工作就会主动;反之就会被动。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工作过程等方面的复杂性,教育载体的创新越发显得必要。具体说来,这种“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