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性创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框架

作者简介:
李桦(1977- ),男,上海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广州 51064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储小平,郑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双元性创新的分析层次和概念界定,同时综述了当前国外双元性创新研究的进展和研究框架,并对双元性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字号:

      0 引言

      在当前的组织科学领域,一个逐步得到大家认同的观点就是:组织需要不断地适应外部的动态环境,并进行创新,以满足未来的需求;但组织同时也需要延续其现有的商业模式,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保证当前稳定的收益[1]。这两种活动虽然都代表着组织的发展方向,但是却需要遵循完全不同的逻辑模式[2]。因此,组织必须进行变革以解决这种对立的发展模式之间的紧张关系。早期的研究多强调这两种创新活动(开发和探索)之间的替代关系[3-5],他们认为,“权衡取舍观”(Trade-Offs)是不可逾越的。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更强调“同时对开发性和探索性活动的追求”[6-7],也就是达到“组织双元性”(Organ izational Ambidexterity)的状态。双元性创新的组织能够在开发现有能力的同时,探索组织的新机遇。

      对双元性组织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国外权威管理期刊的发表数量从2004年前的每年不足10篇,发展到目前每年超过80篇[8]。但是,相对于国外双元性创新的蓬勃发展来说,我国的理论界虽然对于组织双元性问题有了一些探讨,但是和国外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和学习领域内[9-11],研究内容也仅限于对结构双元性的探讨,情景双元性和领导双元性的研究尚未开展,很多基本问题尚未厘清。因此,本文在对国外文献进行归类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双元性的分析层次和概念界定,同时综述了当前国外理论研究的进展,并指出了双元性未来研究的方向。

      1 双元性创新的分析层次和概念界定

      1.1 双元性创新的多元分析层次

      虽然我们可以将双元性创新定义为“同时对开发性和探索性活动的追求”,但是这种“同时”所代表的探索和开发活动的关系是什么?探索和开发之间的关系究竟是竞争的还是互补的?很多经验性的研究已经探讨了这两种活动之间的关系,较为典型的是March(1991,1996)所描述的探索和开发之间的对立性。他认为,探索和开发的对立性主要源于以下原因:第一,探索和开发都会对公司的稀缺资源进行争夺;第二,在所有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这两类行为会进行反复的自我强化(Self-Reinforcing);第三,探索和开发在思维方式、组织管理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同时进行这两种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12]。

      但是,更多的研究者对March的观点存在一些质疑,他们更加认为探索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定分析层次和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对立的,而在另外一些分析层次和条件下,它们之间能够共存。而这种多样化和分析层次(公司层次、单位层次和个人层次)、外部环境(如环境动态性)和组织特点(如资源稀缺性)存在联系。

      第一,对资源稀缺性的探讨。虽然绝大部分的资源确实是有限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对开发和探索非常重要的资源可能不存在稀缺性,如信息以及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企业获取外部资源也降低了内部资源的制约。其次,组织内部不同的分析层次,资源稀缺性的程度也有差异。在个人或者单一的业务单位层面上更可能面临资源的稀缺,但是在一家拥有若干业务单位的大企业中,由于所拥有的人员和资源等基础条件较为良好,开发和探索的资源“争夺”可能并不明显,仍然可以在这两种活动中实现权衡,保证两个目标的同时达成。再次,探索和开发的资源约束应该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的衡量指标,因为很多组织完全具备同时完成探索和开发的资源与能力条件。如Katila和Ahuja's(2002)将探索的操作化变量设为“搜寻范围”(如引用不同的专利申请),而将开发的操作化变量设为“搜寻深度”(如反复引用某项专利)。既然组织可以引用某项专利的次数是无限的,因此组织获取专利中知识的边际成本就非常小了[13]。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结论就是在很多组织内部,探索和开发并没有受到严重的资源约束。

      第二,March虽然指出了开发、探索活动的自我强化问题,以及探索、开发的差异性(结构、管理、能力等方面)问题。但是,这两种活动的自我强化并不意味着组织一定会因为某一方面(如探索活动)的强化而忽视另外一方面(开发活动)。

      第三,虽然探索和开发在思维方式、组织管理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这种排斥一般发生在单个领域(如个人或者子系统中),当不同领域相互交叉并松散耦合时(如多元化组织),组织中某一领域内高强度的探索与另一个领域内高强度的开发是可以共存的,此时双元型组织(探索和开发共存的系统)被视为平衡探索与开发这两种需求的非常合适的适应机制。因此,在外部环境固定的条件下,开发和探索的关系(矛盾的还是正交)还取决于分析的层次、该层次的特点(结构紧密的单个领域或结构松散的耦合领域),以及在这些层次中,对于同时进行探索和开发活动资源的稀缺程度,这是研究人员在确定探索开发之间关系时,必须确保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

      从组织层次来看,实证研究已经显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双元性[14]:结构双元性和情景双元性[15]。而在个人层面上,已经有学者研究领导双元性[16-17]以及个人所具备的双元性问题[18]。

      1.2 双元性创新的概念界定

      (1)结构双元性。Tushman和O'Reilly(1996)提出了“空间分离”的双元结构模式,即在不同的空间(如多元组织内部不同的单位内部),建立彼此相异的结构性机制,以应对探索和开发这种对立性的商业活动提出的竞争性要求[19]。结构双元性主要基于以下假设:探索活动需要的流程、惯例、文化与开发活动所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同时进行这两种活动非常困难,所以必须建立不同的组织分别处理这两个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