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如何推动企业创新

——基于文献回顾与理论构建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郝斌(1981- ),男,安徽安庆人,管理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模块化组织与战略、企业间关系(上海 200237); 冯增田,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94)。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通过系统性地梳理模块化创新的相关研究,发现主流文献对模块化如何推动创新的探讨始终停留在内生性机制层面,对于模块化创新的效能及其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存在争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模块化企业创新机制的三大转变:组织学习的开放化与知识整合的标准化、架构创新与模块创新的主体分离、模块化成员企业之间的创新淘汰赛。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引入外生关系网络与制度环境的影响,建立了模块化创新的理论模型。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6 期

字号:

      0 引言

      模块化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与企业资源整合方式,在短短十来年时间里得到了广泛关注。模块化系统的标准界面规范及其架构创新模式开始以颠覆性的变革重构原有的产业结构;单个子模块作为具有独立产品功能的子系统,通过与其他子系统(功能模块)进行灵活的混合与匹配,完成整个产业技术系统的创新与整合,使产品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并为顾客带来全新的产品功能和体验价值。模块化强调以技术模块和设计规则来重组产业技术系统内部结构,迅速反应和持续创新是模块化的核心理念。当前有关模块化的研究在国内外备受关注,针对模块化如何影响创新的研究也日益深入。那么,模块化到底是如何推动创新的?有必要探个究竟。

      为了梳理模块化与创新的相互影响机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问题:模块化是否总是推动企业创新?模块化推动企业创新的同时是否存在其他的负效应?模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核心机制是什么?哪些要素决定了模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效果?是否存在外部的干扰因素?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广泛的文献收集与整理工作。经过对ABI,EBSCO,PQDD等数据库的检索,共找到与模块化有关的研究论文83篇,从中筛选出23篇与创新相关的主流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作为本文系统性研究的依据。接下来,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拓展,构建了模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

      1 有关模块化与创新关系的文献回顾

      1.1 模块化的界面协调与知识创新

      Langlois和Robertson首先探讨了模块化对创新的作用,认为模块化为企业提供了“竞争—试错”式学习的机会,并使企业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知识整合,由此形成网络化的创新体系[1]。企业实际上被纳入“创新淘汰赛”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创新竞争,在满足系统的标准界面要求或设计规则前提下[2-3],更具创新价值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模块化系统的“入场券”,赢得合作订单。模块化系统的创新使得产品分工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延伸,企业通过向竞争者与合作者开放它们的技术来侵占创新租金[1]。

      在随后的研究中,Langlois区分了模块创新和架构创新,认为模块创新是发生在单个模块内部的创新行为,而架构创新是在保持各子系统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架构的联结关系[4]。模块创新所改变的是模块内部的知识要素及其结构关系,成员企业往往需要在这个层面有所突破;架构创新则更多地集中在系统层级,由系统整合者(Systems Integrators)或者核心企业(Flagship)负责完成[5]。模块化系统所构建的两级创新体系,无疑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和降低创新成本上具有优势。当然,Langlois也指出,模块化并不总是高效的,有时再模块化(Remodularization)很可能导致原有子模块的不兼容,系统创新也将因此而产生巨大的成本[4]。对于系统整合者而言,出于对自身隐性知识的保护,很可能面临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学习以及随之产生的这种学习向标准界面的嵌入[4]。换言之,企业所学习的隐性知识,有多少能够被嵌入到标准界面中,是一个难以把控的问题。

      实际上,模块化通过标准界面的协调,降低了外部系统和发包商自身技术组合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6],系统整合者把外包项目需要做的和如何做的知识分割开来,使得联盟伙伴可以任意管理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不用涉及各自的私有知识,也即是一种嵌入性协调机制[2]。这种降低企业间相互依赖性的方法,无疑也会减少知识被侵占的风险[7]。Tiwana将承包企业缺少项目专有私密知识的情况称为“合作者无知”[6],认为模块化能够最大程度地允许合作企业的“无知”,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保护机制。这种“无知”建立在模块化企业间界面协调的基础上,而界面协调则是新产品开发中的决定性要素[8]。Chen和Liu从模块化的界面协调角度,论证了模块化对创新的作用,并建立了模块化创新的界面战略矩阵。他们的研究还发现,既定的外部界面标准限制了产品创新,以及针对内部界面或模块的创新行为[8]。

      Sabel和Zeitlin也指出,模块化系统的可见设计规则使得系统足够紧密以鼓励模块化创新与重新结合[9];而同时,也使得其足够松散而对系统的进化缺乏任何约束[10]。技术界面标准的稳定性就好比一把双刃剑,技术专家需要依赖标准,将具有不同技术能力需要的子系统区分开来;但是,太多的标准化显然会阻碍创新,并将组成部分的制造商锁定在一个潜在过时的产品架构中[9]。为此,模块化创新需要更多的外围知识[11],系统整合者需要掌握比他们实际工作所需更多的知识[4]。

      1.2 模块化的战略灵活性与产品创新

      战略灵活性表征了企业应对动态竞争环境下各种需求的能力,Sanchez将其划分为资源灵活性和协调灵活性[12]。资源灵活性是指新产品开发技术对产品开发、生产、分销和营销中资源的影响;协调灵活性有利于识别企业产品开发资源的灵活性与企业应用这些资源而开展的新产品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12]。模块化的标准界面创造了一种组成部分之间的松散耦合系统,也定义了新的产品结构,从而能够支持系统的战略灵活性[2]。产品系统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可以任意分拆、整合,通过系统的即插即用性满足市场的创新性需求。Sanchez认为,当前的技术发展正在引起新一轮的管理创新,以支持企业的战略灵活性[12]。这种创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1)模块化设计使模块化组织的产品开发与生产流程更加便利;(2)CADD/CIM/EDI技术的使用创建了界面之间的电子化快速链接;(3)信息技术与模块化设计共同支持并行产品创新流程;(4)利用信息技术实时获取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Worren等人指出,正是业务流程的平行操作与分时运行,使得各组成部分和系统架构的学习过程得以分离,进而促进了创新;同时,灵活性的资源形式与协调方式,使得产品架构系统能够支持相互的、实时的市场研究[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