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产学研结合质量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翠仙(1968- ),女,陕西彬县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陕西 西安 710072) 李苗(1982- ),女,陕西武功人,西北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与经济运行。(陕西 西安 710072)

原文出处:
华东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对产学研结合质量的评价是考察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手段,文章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我国产学研结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诸多因素,并对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我国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2005年-2009年产学研结合的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与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实际相符;最后文章对提高我国产学研结合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6 期

字号:

      目前,我国正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发展,这对产学研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的生产中,产学研结合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利益的增加。对产学研结合质量的评价是考察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手段之一,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产学研结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具体数据对我国产学研结合质量进行实证分析,是产学研结合定量研究的新尝试,能更有效地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对策。

      一、产学研结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产学研结合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说明

      关于产学研结合质量评价指标,Bonaccorsi[1]提出产学研合作模型,他认为对“产学研合作的评价是以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期望为基础,当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符合企业的需要和期望时,才具有高效率和有效性”。关毅[2]等选择技术水平、创新程度、难易程度、工作量、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等11个指标建立了产学研联合质量评估体系,并提出了产学研联合质量评估体系的实施细则。林盛杰[3]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选择学研对合作的贡献、企业对合作的贡献、产学研各方良好的关系、效益分析等来分析产学研结合的质量。谢志宇[4]选择企业吸收能力、产学合作者的关系、产学合作的技术特征、产学合作的外部环境等四个纬度建立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国外学者大多从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合作程度入手来对产学研结合绩效进行定量分析,能充分说明产学研结合的具体作用,缺乏对影响结合具体因素的过程进行分析;国内的学者大多从影响产学研结合的各方因素出发对产学研结合绩效进行定性分析,注重对过程要素的分析,但可论证性差,因此需要一个评价产学研结合质量的合适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1973年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向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是一种用来处理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简明实用的方法。根据产学研结合的过程特征及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可以发现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实用性原则的研究产学研结合质量的指标衡量体系。

      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最终目标是分析产学研结合的质量,在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际的产学研结合后发现,产学研结合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对产学研结合的贡献、学研机构对产学研结合的贡献、产学研结合的外部环境[3],这些主要因素中各自又包括若干个子因素,具体如下:

      企业对产学研结合的贡献的子因素包括:企业自身的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投入、企业对学研机构的经费投入。其中前两个指标,企业自身的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员投入说明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和企业的实际研发实力,这是产学研结合程度和效果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产学研结合质量。后一个指标企业对学研机构的经费投入,是企业是否愿意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基础。

      学研机构对产学研结合的贡献子因素包括:技术成果和专利产出数量、技术成果和专利出售金额(本来这里需要技术成果和专利的转化率,但是由于2005年前后的统计口径不同,数据没有可比性,因而选用技术成果和专利出售金额来代替这个子因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这些子因素都是学研机构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能力和资源,其中技术成果和专利产出数量表明了学研机构的研发能力,技术成果和专利出售金额表明了学研机构的技术转让能力,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体现了学研机构进行成果转化的智力资源服务能力。

      外部环境对产学研结合贡献的子因素包括:利益分配机制、中介机构情况、政策法规情况,这些也都是产学研结合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外部环境。

      (二)建立指标递阶层次分析结构

      第一步,构建递阶层次结构[5]。先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层次化,构造出多层次的递阶分析结构模型,这个结构模型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第二步,建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本层次与它有关系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一般采用资料数据、专家意见和系统分析人员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后,对每一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并采用数值形式将判断结果表示出来,就形成n(n-1)/2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第三步,根据上述公式对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行权重和一致性检验。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各层的判断矩阵和单层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的判断矩阵CR均小于<0.01,即通过一致性检验。

      二、各层指标计算

      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单排序计算准则层各因素对总目标层的相对权重和单一准则下指标层各因素的相对权重,以及排序如表1所示。

      

      三、产学研结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结论

      通过构建产学研结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权重分析,可以发现,准则层中产学研结合质量各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企业对产学研结合的贡献、学研机构对产学研结合的贡献、产学研结合的外部环境。在指标层中,对产学研结合质量各评价因素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企业对学研机构的投入、学研机构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企业自身的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投入、产学研结合的利益分配机制、成果专利出售收入、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法规、技术成果及专利转让数量、产学研结合的中介机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