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基于产业链为核心的视角

作者简介:
张贵 李俊林 韩彦清 路振田,河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张贵(1971- ),男,河北尚义人,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李俊林 韩彦清 路振田,河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原文出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产业链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在遵循制度引致、突破重点、支撑引领和跨越发展的逻辑思路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编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要以产业链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高效整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1)01-0072-08

      当前,金融危机的“外患”远没有结束,经济波动压力依然存在;工业经济发展“内忧”急剧凸现,内在矛盾突然显性化,通过自主创新推进来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责无旁贷承担着极为重要角色;但在推进自主创新中,各级政府面临价格竞争、替代效应以及配置不均衡三个方面的挑战,所以必须重新认识自主创新的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高创新绩效。

      一、理论框架与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一)后发国家赶超的创新理论与产业链创新理论提出

      近年来,有关经济后发国家如何通过创新突破经济发展困境的研究异常活跃起来。R.Garnaut(2002)提出了通过国际创新分工,后发国家可以提升其创新能力;Chesbrough(2004)[1]和Hughes(2007)[2]研究了国际产业间转移给新兴工业化国家带来的创新动力;Hall(2005)[3]探讨了学习改进再学习的技术梯度型创新活动;Yoo Y.(2008)[4]认为发达国家的知识创新扩散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提高创新绩效;Megan(2009)[5]则强调后发国家通过组织结构再造提升创新能力。在国内,曹丽莉(2008)[6]从供应链网络角度出发,认为自主创新将是一个“单链企业合作,多链展开竞争”的合作创新模式;郎咸平(2008)[7]提出了著名的“6+1”产业链理论,强调我国制造业的未来,要从六大产业链环节的高效整合开始,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迈进;朱方伟等人(2008)[8]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只有建立完整的技术链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追赶。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理论,但缺乏从产业整体提升与转换出发,从拥有庞大人口大国的产业安全角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如何获得较为完整的自主核心产权的产业链条。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创新理论,这是依据技术、流程、服务和价值传递的原理,以产业链为轴线(既不是供应链,也不是技术链),串联政府、企业、科技中介、市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把产业链条分为若干子模块,子模块展开各自创新活动,并依据不同产业特性将子模块统一起来,实现整体效益倍增。

      (二)影响产业链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产业链创新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多要素的组合。它侧重资源转化能力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表现为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创新合作和创新环境[11];它强调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创新基础、科技投入、产出效益、环境支撑、持续创新这五个方面去影响产业原始创新能力[12];它突出R&D这一产业特性,从自主知识产权、R&D的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成长性(总资产与销售成长率)四个方面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利用科技资源进行创新活动[13]。

      产业链创新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完整的开放式的系统。系统因素是创新的成功决定因素(弗里曼,1997)[14]。产业链创新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完整的系统集成,是企业创新最高层次和归属。是企业突破已结构化的产业的约束。它运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或组合创新等来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或创造全新产业的过程[15]。产业链创新也是一个向链条内外开放、主体间互动、整体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链条内各行为主体之间频繁互动、知识技术的交流、组织学习达到内部的有机整合,而且链条网络的各个结点不断与链条外的网络结点发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结,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获取远距离的知识和互补性创新资源。

      产业链创新影响因素是全过程发挥作用的。从生产流程来看,主要从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产业结构和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来影响产业链创新能力[16];从微笑曲线来看,主要影响因素贯穿于研发部门、制造部门、营销部门的产业全程[17]。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影响产业链创新的主要因素有:(1)支撑创新基础资源因素,主要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拓展产业链创新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2)创新投入因素,突出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办科技机构的作用,这也是当前产业竞争的核心问题;(3)创新产出因素,通过对项目建成投产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考察,反映该产业间的关联作用,决定产业发展方向;(4)创新扩散与产业关联,突出反映创新的外部性和社会效应,国际合作、技术改造和技术获取程度等;(5)创新环境支撑,突出对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创影响,反映经济自由度。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与特性

      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现状,把握世界产业发展趋势,遵循产业链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参考国内外多套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产业链创新为理论基础,围绕“制度引致—突破重点—支撑引领—跨越发展”的逻辑轴线,编制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支撑创新基础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扩散与产业关联、创新环境支撑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见表1)。

      

      该套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是产业链创新,一是强调提升产业转型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化和升级能力;二是强调提升产业竞争力,把现实和潜在的生产要素转化为较强的市场占有率的综合素质。可见,产业链创新是行业整体创新,而不是局部的创新,就是用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满足需求,其结果形成了一个崭新的产业[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