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

作 者:

作者简介:
万俊人,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道德与文明

内容提要:

“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评价。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与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心理欲望是相辅相成的。从社会或人际的角度看,幸福是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的生活状态。创造幸福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同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要学会创造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这种享受不是独享而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的角度来说,幸福的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要与公民的幸福目的一致。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1)03-0032-04

      “幸福”的概念古今中外,各不相同,从平民百姓到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领袖实际上始终都在关切幸福,从他们的个人生活到他们对整个社会的谋划,幸福始终都是一个最重要的主题。

      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人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一书中就提到过共产式的社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也经历了五百余年的历史;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作为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到今天也已经有百余年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搞了六十余年,但很长时间里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明白,更没有大胆说出来: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人民的幸福。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代表广东人民第一次说出了社会主义最核心的关键词,那就是“幸福”,第一次喊出了“幸福广东”的口号!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及其他很多著作中都讲过,在他们的心目中以及理论思考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幸福的社会。比如说,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满足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当然是指满足我们的幸福生活期待。

      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设想,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以及其他人类各种各样的社会形态更幸福,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说出来。“幸福”这个词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资产阶级小姐的专有名词,所以喊出“幸福广东”这个口号非常不容易。但是仔细想一想,我们搞了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这个过程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我们创造了世界第二经济实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了几万亿美元的借贷资本、几十万亿元人民币的国民储蓄,我们的生活享受到底怎么样?有没有感到很幸福?所以,现在广东提出建设“幸福广东”,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新的社会转型的信号。如果说三十年前我们还没有找到如何创造幸福的有效方式,那么,在近三十年里我们逐渐掌握并学会了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现在的问题是,今后我们应该去关注如何享受幸福?如何分享幸福?

      一、什么是“幸福”

      (一)“幸福”是主观的

      什么是幸福?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解释,甚至一万零一种解释。可见,“幸福”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词语。我认为,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评价。相对于每个生活的个体来说,幸福是真切的。当你感到了一种舒适感、一种成就感、一种特别的快乐、一种称心如意的感觉,那就是幸福。英文把幸福叫“Happy”,这个词最早源于希腊文,是“好生活”的意思。什么叫“好生活”?亚里士多德说,所谓好生活就是值得过并且过得称心如意的、有成就、有满足感的生活。每个人衡量一种称心如意的感受、一种满足、一种成就感的标准很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二)幸福的感受随欲望而变化

      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与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心理欲望是相辅相成的。人是所有生物中最奇怪的生物,与其他生物有着根本的区别。譬如,小草季节性地生长,季节性地枯萎;花朵季节性地开放,季节性地凋谢。但是,人不是这样,人的欲望从来没有一个终点,从不停歇,从不满足,直至死亡。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什么东西大都没有人的欲望大,天大地大没有人的欲望大。为什么呢?因为人的任何一种满足了的欲望立刻就会转化成新的更大欲望的动因。例如,很多贪官,我们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养那么多的情妇?为什么钱用不完还要贪?其实我们不能简单地按我们的想法去推测他们的想法,因为金钱也好,美色也好,都是满足人的一种占有的欲望。当需求变成欲望,他的目标就不再是满足,而是占有,哪怕是占有量远远超过其需求量。这说明人们的欲望实际上是没有止境的,不是我们自己不想停止它,而是欲望本身是一个永动机,停不下来。

      幸福还是一个比较指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因为人本身是一种灵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会很自然地产生相互比较、攀比的心理,更何况人的心理欲望本身也是有多个层次、递进增生(升)的,正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阐述的需要层次论。任何新鲜、新奇的东西都可能成为人欲望的对象,因而都可能把这种对象作为自己追求幸福的目标。每一个人的欲求不同,每一个人对满足欲求的感受不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幸福观念不可能一致。

      (三)幸福是一种可以评价的状态

      不过,从社会或人际的角度看,幸福是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的生活状态。有的人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但在旁人看来就不一定。幸福可以从社会层面和人际层面相互比较,正是由于有这种人际比较,才有幸福感受和体验的不同,反过来我们也拥有对痛苦和不幸的感受体验,所以我们人类才会组成社会,以社会的方式生活,而不是一个人单独地生活。缘于此,我们整个社会可以对每个人的生活做出客观的评价,评判某个人幸福还是不幸。

      虽然幸福的感受是主观的,因人而异,但我们对幸福的评价必须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必须清楚幸福是可以评价的。这个评价标准在什么地方?在于整个社会的生活状态,从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到人们的福利待遇。比如说基本生活条件,衣食住行,有穿的、有吃的,这些是可以量化的;还有基本的福利,比如说医疗、教育,我们对这些基本的生活元素和我们对生活的直观或直接的经验感受,还是可以评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