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以来,道德的经济价值问题颇受争议。60年代开始,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已有学者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尽管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各种活动只是为了增加利润,并以此抵制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于企业应当承担其社会责任的呼吁,但却无法阻止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一步的研究。从70年代起,一批哲学家突破学科界限,把道德理论引入商业领域,并最终发展出经济伦理学。① 2002年的“安然事件”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西方学术界进一步重新思考:道德究竟能对经济生活起到多大的作用?道德的经济价值如何体现?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伊始,学界就围绕道德的经济价值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论辩各方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类:“道德无用论”,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发地趋向完善,道德对市场经济而言并没有价值;“道德万能论”,强调社会道德的作用无处不在,道德不仅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建设,甚至能够主导市场经济发展。“道德无用论”和“道德万能论”尽管都涉及道德的经济作用和社会功能,但严格来讲都不是在经济伦理学的意义上讨论道德的经济价值问题。不过,这场讨论对我国经济伦理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②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者提出了“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道德就是规则和规范。“所谓规范市场经济,实际就是规范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行为。”③ 不久,经济学界发生了一场关于经济学该不该讲道德的争论。④ “道德无用论”、“不道德的经济学”之类的观点遭到许多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学界形成了一种共识:市场经济有不可或缺的道德维度,经济学应该讲道德。⑤ 经济学学者韦森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市场制序有着伦理之维;道德支撑着市场的运行。看不到这一点,将是一个理论的‘道德色盲’。”⑥ 为此,他提出“当代经济学与当代伦理学应当恢复对话与沟通”。⑦ 回溯西方经济思想史,经济学应该讲道德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理念,凯恩斯就已提出:“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道德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则明确指出:“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已经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贫困化,也大大削弱了描述经济学和预测经济学的基础”,“随着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隔阂的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⑨ 可见,经济学不能无视道德,经济学研究离不开道德之维。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学界对道德的经济价值问题的认识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且都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深入。其原因,一方面是既有的经济学话语体系对这类问题的排斥效应,另一方面是传统的伦理学研究尚不能达到有效分析现代经济行为的水平。如果我们把道德的经济价值问题进一步分解为道德有无经济价值和道德如何转化为经济价值两个子问题,那么学界主流对前者的回答无疑是肯定的,而对后者却仍没有给出满意的解答。本文拟从道德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正向价值关联出发,通过考察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性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阐释道德在经济价值转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合理性限度,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道德:可以带来经济价值的“生产性”精神资源 一切使用价值的创造归根结底都来源于生产,因此,对道德在经济活动中所起作用的考察必须从生产出发,具体分析道德在生产过程中以何种方式参与使用价值的创造,这也是学界所谓“道德生产力”⑩ 概念提出的背景。 生产理论始终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观点存在差异,但学者大都肯定生产过程中精神要素所起的作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单纯的体力劳动认定为“唯一的生产力”,但在《道德情操论》中又强调了道德在生产中的作用。李斯特和施托尔希强调,生产的发展必须要有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力的培养,否则不会生产财富。(11) 马克思以广义生产理论,强调了精神生产是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包括道德在内的精神生产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狭义生产”的方向。(12) 事实上,生产过程中物质生产力的形成,有赖于包括道德在内的精神力量的参与。“人本身单纯作为劳动力的存在来看,也是自然对象,是物,不过是活的有意识的物,而劳动本身则是这种力在物质上的表现。”(13) 所以,“没有人的作为‘主观生产力’及其观念导向,生产力将是‘死的生产力’,不能成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14)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力,是活劳动的“主观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的精神支撑和价值灵魂。在创造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中,道德不是以直接、显性的方式发挥作用,而是以间接、隐性的方式,渗透在生产过程中并物化在活劳动的对象化产物上。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从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等维度加以分析。 首先,从宏观与微观维度来看。 从宏观上亦即对社会总体而言,道德可以为生产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劳动生产环境和必要的社会条件,减少生产发展的“社会成本”。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不是单一的物质生产,而是一种全面的社会生产。道德作为生产内在构成的精神要素,在其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却一直被忽视。(15) 在创造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道德作为生产者关于产品“好用”、“耐用”、“高效地用”等人为的设计理念,参与了产品功能的规定,并最终通过生产符合人的合理需求的优质产品这一物化形式体现出来;另一方面,道德作为规范的尺度,在活劳动的物化过程中参与了生产活动条件和劳动组成方式的规定。在这里,道德作为生产的“非制度约束”,(16) 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社会生产成本的必要条件。当然,参与创造使用价值的道德必须是一种共识道德,唯此,道德参与创造使用价值才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