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两个起点:Endoxa与良好的教养①

作 者:
刘玮 

作者简介:
刘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世界哲学

内容提要:

本文从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I.4,1095a30-b9关于研究方法的论述入手,讨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起点——endoxa和良好的教养。前者与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结合保证伦理学可以达到知识,而后者则是伦理实践者成为好人的必要条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得出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认知乐观主义与“实践悲观主义”,而亚里士多德以伦理学为基础的政治哲学则提供了将认知与实践统一起来,从而消除“实践悲观主义”的途径。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endoxa的说明】endoxa是形容词endoxos的复数中性形式,来自doxa(中文通常译为“意见”),意思是“得到认可的意见”或“有声望的意见”(reputable opinions)。②亚里士多德对endoxa的定义是“对于所有人、多数人或智慧的人来说正确的东西”(《论题篇》I.1,100b21-22)。因此它与doxa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强调为人接受的一面。因为这种意见可能仅仅是智慧者或哲学家(也就是少数人)的观点,因此T·埃尔文(Terence Irwin)在他翻译的《尼各马可伦理学》③中将其译为common beliefs,以及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中将其译为“普遍接受的意见”或“公认的意见”就都显得不大妥当。④因为不管译为“得到认可的意见”还是“有声望的意见”都会使行文略显冗长,在本文中笔者保留该词的希腊文形式。

      一、导言

      C·纳塔利(Carlo Natali)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修辞与科学方面》(“Rhetoric and Scientific Aspects of the Nicomachean Ethics”)⑤中富有洞见地指出,《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开篇遵循着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讨论的科学研究程序,即从研究对象的存在或研究对象之是如此(ei esti或to hoti),到研究对象之本质或研究对象为何如此(ti esti或to dioti)。I.1-2⑥建立起研究对象(最高的好或至善,to ariston)的存在,I.4给出它的名义定义——幸福(eudaimonia),I.7提出幸福的实质定义——人类灵魂依据德性的活动,之后再逐渐将这个定义具体化。

      在这个过程中,I.4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一方面提出了研究对象的名义定义,朝着真正理解伦理学的中心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也正是在这一章里面eudaimonia这个希腊伦理学的核心概念第一次被引入讨论,并在之后取代了to ariston成为讨论的焦点。

      在提出了人类至善的“名义定义”——幸福,同时将幸福粗略地界定为“生活得好和做得好”(to d'eu zēn kai to eu prattein)⑦之后,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几种关于幸福的不同看法(1095a17-30),这里面既有大众的看法,也有哲人的看法(1095a22-28),然后说我们不需要讨论关于幸福的所有意见,而只需要讨论那些最流行的和看起来有一定道理的意见(1095a28-30),随后便引入了本文要重点讨论的这段关于伦理学方法和教育对象的话,全文如下:

      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在从原理出发的论证()和朝向原理的论证()之间的差别。因为柏拉图曾对此感到迷惑是正确的,他曾问道[正确的]方法是从原理出发还是朝向原理,就像在跑道上,我们可以从裁判跑向远端,也可以反过来。我们当然应该从知道的东西出发(),但是这有两种情况:有一些是对我们来说知道的(),另一些是无条件地知道的()。或许我们应该从对我们来说知道的东西出发。因此()如果想要充分学习有关高贵[或美好]()和正义的事情,以及普遍地说有关政治的事情,学生们就必需在良好的习惯中被培养起来()。因为起点乃是某物之是如此(),如果这一点很清楚了,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了解为何如此();有良好教养的人拥有了这些起点,或者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它们。(I.4,1095a30-b9)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