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康乐”伦理思想概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纪如曼,哲学博士,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文法系副教授,上海 201300

原文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康乐”是西方伦理学中的一个主题。“康乐”概念比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幸福”概念还要丰富,标准更高,它是个集健康、快乐和美德在内的综合概念,因而伦理学应把我国目前对“幸福感”的研究引向对康乐的研究;在西方,康乐的衡量标准,已从最初的纯精神发展到以符合人的本质善为目的的全面的满足;从主观自评发展到客观测评;从单一标准发展到多重标准。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4 期

字号:

      人类怎样才能生活得更美好?这不仅是人类在实践中永恒追求的目标,而且是人类从古到今探索的永恒课题。因为人类是自然界中最睿智最强大的智慧生命体,人类有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根本所在就是:永远不满足于客观生存环境,永远保持着锐意进取的精神,永远有着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欲望和动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就定格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面,全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饶有兴致地为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献计献策,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怎样生活得更美好”是人类的永恒关切。

      西方人用well-being这个词表述“人类生活得更美好”的含义。在西方,well-being既是一个哲学概念,又是一个日常生活用语。比如说,“人民的福祉”(well-being of human)、“妇女的健康”(well-being of women)、“康乐杂志”(Well-being Magazine)、“健身中心”(Well-being Center)等等。

      对“人类怎样生活得更好”这个主题的研究视角是多维的,本文则从伦理的视角,介绍、解读和评论西方人对这一课题探索的理论成果。“人类怎样生活得更美好”的伦理思考与其他思考的区别在于:伦理思考不是改进和提高人的生活的具体方法措施,比如节能减排、科技运用,而是从根本上思考这一问题;它不是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探索,而是一种理念的研究,是对人类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哲学把握,是从本质上探讨人类美好生活构成的基本因素是什么,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什么,以及评判美好生活的价值标准又是什么这样一系列重大的伦理学问题。

      一、“康乐”的概念

      什么是well-being?对于这个西方人的常用语,西方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医学的重要概念,一般中国人甚至学界都不太熟悉或不太理解,一般西方人也不能三言两语就解释清楚,它的含义很丰富,仅中文翻译就有健康、安宁、安康、康乐、幸福、安乐、福利、福祉、富裕之多。如果从字面直译,就是“好的生存状态”。

      我们会发现,很难在中文中找到一个well-being的对应词表达出well-being的全部内涵,无论我们从以上十来种中文翻译词语中选择哪一个来表达well-being,都会感到不能完全涵盖其多元和深刻的含义。

      Well-being在西方社会的日常使用通常与健康有关。各种同健康有关的机构和刊物常常冠以well-being的名称,例如“儿童保健诊所”、“男人健康俱乐部”。但哲学上的well-being的含义不只是健康,还指某人的生活过得怎样、他的生活状态。因此,健康只能是well-being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Well-being也不尽指人的良好生活状态。Well-being的哲学含义包括个人好和糟两种生活状态。如果某人处于极大的痛苦之中,过的日子生不如死,他的well-being就是负面的。这同“福利”和“幸福感”这两个词类似,可以包含正面和负面两种情况,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可以“很好”,也可以“一般”,也可能“不佳”,“幸福指数”可以高,也可以低,因此,well-being囊括了个人生活正反两种状态。但在一般情况下,well-being表示人的良好生活状态。

      Well-being包含福利但又不等同于福利(welfare)。福利原来是指一个人的健康、幸福或幸运的状况。福利这个词之所以广泛运用得益于西方福利经济学。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伦理学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在福利经济学里,福利指个人的和群体的经济和生活境况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坏。后来,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里,福利变成特指员工工资以外的报酬和利益。Well-being同福利原来的含义比较接近,但由于福利后来成为经济利益的代名词,显然同well-being的本意渐行渐远。

      Well-being与“幸福”(happiness)也不能画等号。它同“幸福”的区别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幸福”往往指人的短暂的、愉悦的精神状态,或一种满意的感受,例如说:“你今天看上去真幸福!”可是,“幸福”一词在哲学上是对整个生活的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well-being仅指人的幸福。尽管其他生命体也有感觉或类似感觉的特征,我们可以用拟人化的文学语言去形容它们,但是在西方伦理学上,动物的快乐不能用well-being这个词表达,Well-being专指人的幸福生活,这是西方约定俗成的文化传统决定的。

      Well-being有时也指人的美德,但又不仅仅指美德。Well-being与美德挂钩可能源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是我的朋友,那么我的well-being与你密切相关。这句话经过引申成为:“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的一部分”。问题在于,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谋利益是一种美德,但是这个问题与我本人的幸福生活和他人的幸福生活由什么组成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例如,盖茨、巴菲特等西方富豪要把自己的财产悉数捐给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从中也获得“高尚”的“快乐”,但不能引出“捐款人的幸福完全取决于捐款助人这件事”的结论。因为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不单单取决于捐款这一件事,而是由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