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1)01-0051-06 恶性是与德性相对立的人的品质的一种特性。长期以来,伦理学非常重视德性,而较少关注恶性。其原因也许在于亚当斯所认为的那样,“善和恶并不构成一种一极像另一极一样根本的极性。不如说,恶性作为好性的缺乏和善的对立物,是善性的寄生物,并且必须借助善性来理解”①。然而,恶性无论是对个人的生存,还是对组织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伦理学在重视德性问题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恶性问题的研究。本文拟对恶性的性质、类型、程度等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并对恶性与“恶”和“罪”的关系在概念上作些辨析,以期进一步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恶性的性质 在汉语中,与德性或美德对应的专门术语较少使用,说一个人品质不好时通常用“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等短语。在英语中,则有与德性对应的专门术语,即“vice”。英文“vice”一词来自于拉丁文的vitium,原意为“堕落”或“缺点”,意指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堕落的或品质低劣的习惯。在英语中大致上与缺点(afault)、堕落(depravity)、罪(sin)、邪恶(iniquity)、缺德(wickedness)、败坏(corruption)、不道德(immorality)等词同义。一般来说,作为德性的对立面,“vice”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品质不道德或低劣。 关于什么是恶性,罗伯特·亚当斯作过一个界定。他说,恶性在下述意义上是品质的一种坏的特性,即如果你具有它,那就会(并不必然决定性地)不利于你具有道德的品质或总体上的德性。换言之,“恶性是不利于你追求善并抵制恶的方式方面整体优秀的特性。”②他认为,恶性是善性的寄生物,是善性的缺乏或者说是善的对立物,必须根据善性来理解恶性。但在构成德性的优秀方面的缺乏并不总是构成恶性。恶性或邪恶性在有些极端的情况下是某种令人恐怖或令人发指的东西,与善的关系是一种对立、敌对或违反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缺乏的关系。亚当斯从恶性与善性的关系角度考虑恶性对德性和善的消极影响,使他注意到恶性不只是一种善的缺乏,而且本身就是一种邪恶的,是善的对立物。但是,亚当斯并没有将上述思想概括进他的恶性定义之中,而且他的定义也没有考虑恶性与人的生存的关系,因而他的恶性定义是不完全的。 恶性是在智慧缺失的情况下受错误的道德观念影响所自主形成的,有害于具有者和他活动于其中的共同体及其成员更好生存的,通常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及其活动成为恶的恶品质,即不道德的品质。“恶性像德性一样,是人及其生命的品质”③,是对认识、情感(包括情绪)、意志、行为活动具有稳定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并通过这些活动体现出来的意向或心理定势。但是,恶性是德性的对立物,两者水火不容。同一种品质不能既是德性的,又是恶性的。同一个人不能既是德性之人,又是恶性之人。有德性存在就没有恶性存在的余地,反之亦然。当然,这并不排除在同一个人的品质结构中同时有德性品质和恶性品质的情况。 伦理学之所以将有些品质看作是德性的,有些看作是恶性的,有些人看作是德性之人,有些人看作是恶性之人,最终的根据在于某种品质和总体品质是有利于还是有害于其具有者、他活动于其中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更好生存的,或者同时有利于还是有害于这三者更好生存的。恶性之所以被看成是恶性的,主要的依据是这种品质要么是有害于其具有者,要么有害于具有者活动于其中的共同体,要么有害于他人,更不用说同时有害于三者。这里要注意的是,有害于三者中的任何一者的品质就是恶性品质,那就是说,一种品质即使对其中二者有利而对其中一者有害,也是恶性的。虽然工作狂极端的忘我工作的品质可能对他人和共同体有利,但这种品质并不是一种德性,而是一种恶性,因为它自残。 导致恶性的原因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人的智慧缺失。智慧缺失可能是没有智慧,也可能是有智慧而不运用。它既可能体现在认识方面,也可能体现在意志方面。智慧缺失在认识方面的体现是认识错误,主要表现为由是非善恶含混导致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和选择错误的价值导向,最终导致恶性的形成。智慧缺失在意志方面的体现是意志软弱,主要表现为对优良品质的形成缺乏毅力,对不良诱惑缺乏抵御力,最终导致恶性形成和不能克服。在恶性形成方面环境的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人自身的智慧缺乏。恶性的形成和存续的责任都在个人,即使一个人是在无意识中形成了恶性,那也应该看作是他自主形成的。他本来应该开发和运用智慧而没有办到,由此导致的恶性可看作是他自主决定的。 恶性作为心理定势会无意识地使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乃至人成为恶的。恶性的直接表现通常是行为,并主要通过行为对其具有者、共同体和他人产生危害,但也会通过人的其他活动(认识、情感、意志)表现出来。例如,人的恶性可以通过人的情感活动体现出来,一个恶性之人的情感通常是负面的、消极的。那种体现恶性的活动在通常情况下会是恶的。当然,说恶性会通过活动体现出来,恶性使所体现出来的活动成为恶的,也并不意味着一个恶性之人的所有活动都是恶性的。即使是一个恶性之人,在现实生活中也都不会像基督教所说的撒旦那样是只干坏事不干任何好事的恶魔。恶性之人的品质中或多或少有德性的成分,只是恶性占据着主导地位,或者说,他的品质从总体上看是恶性的。恶性具有意向性,因而也是人活动的一种动机,但这种动机是无意识的动机,只有当人们有意识地反思才会意识到这种动机。因此,恶性像德性一样,通常无意识地在对人的活动自发地发生作用,表现为不由自主地行动,与人们的那种有意作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