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023(2010)06-0001-06 罗尔斯是当代美国著名思想家,他的理论旨趣是社会正义,其发展正义理论的方法论原点是“原初状态”。他认为,在“原初状态”假设中,只要保证这一假设能够达到纯粹程序的正义性,其推理结果不管如何,都是正义的。这就是说,两个正义原则的选择是在公平的“原初状态”程序下的合理推理;进而,在这两个正义原则指导下的社会必将是良序的社会。罗尔斯这一方法论思路,对于我们处理复杂的社会制度的公正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作为纯粹正义程序的“原初状态” 择出两个正义原则(平等自由的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首要任务,也是他构建良序社会的出发点。为保证原初状态中人们所选原则的正义性,他认为,关键的步骤就是要首先排除原初状态中各种社会和自然的偶然因素对主体选择活动的影响,消除各种可能的“交易优势”,使主体在进入选择状态时处于公平的地位;其次是保证选择主体在选择过程中具有同等的“自我”特性,使他们不存在身份等级差异。这一正义程序的设计,罗尔斯是通过他独特的方法——“无知之幕”来完成的。 1.公平的主体知识限制 罗尔斯认为,“无知之幕”的无知,不是选择各方处于弱智意义上的无知,而是有意识地排除某些信息,奠定初始的平等境地,为我们所希望的公平原则的出场提供便利。 罗尔斯假定各方都不知道某些事实。首先,对他的自然天赋和社会出身一无所知:无人知道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他的阶级出身,也不知道他天生的理智和力量等。其次,对个人价值观念和性格气质一无所知:没有人知道他的善或好的观念,他的合理生活计划的特殊性,甚至也不知道他的心理特征,如是否喜欢冒险,气质是悲观还是乐观,等等。最后,各方对他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和所属世代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这一社会的经济或政治状况,或者它能达到的文明或文化水平,以及他们属于什么时代。这一状态就是使各方不知道将使他们陷入对立的偶然因素的状态。 然而,这样的状态并不是使一切文明重来的状态。在“无知之幕”下,人们仍然具有关于社会和社会合作的一般知识。首先,各方知道他们的社会处于正义的环境,社会合作必要且可能;其次,各方知道与社会合作有关的人类社会的一般事实,如政治事务和经济理论原则,社会组织的基础和人的心理学法则。概括地说,“各方被假定知道所有影响正义原则选择的一般事实”[1]132。 2.公平的主体特性设计 在“无知之幕”下,主体自我特性及主体间关系的设定直接关乎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目标。他认为,“所有人在选择原则的过程中都有同等的自由权利,每个人都能参加提议,并说明接受它们的理由。显然,这些条件的目的就是要体现平等——体现作为道德主体、有一种他们自己的善观念和正义感能力的理性的人类存在物之间的平等”[1]16-17。这就是说,契约各方是平等、自由和理性的。 各方是自由的。如果没有自由的条件,各方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那就根本不存在订立契约的行为。强调自由,就是保证缔结契约是一个自愿的过程,由此也才能保证所立契约的公平性。罗尔斯认为,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义务和责任的基础之上的自由。它包含着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要求,而责任和义务的承担是出于主体的道德认同。因此,这种自由既是自律的自由,又是取向性要求的自由。 各方是平等的。罗尔斯理解的平等是,“他们都被看作拥有最低限度的道德能力,以从事终身的社会合作,并作为平等的公民参与社会生活”[1]33。很明显,他强调的平等是一种构成平等基础的参与的平等,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资格要求的平等。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具有了最低限度的道德能力并参与社会合作,他与其他人在权利上就是平等的。 各方是理性的。罗尔斯认为,“理性的”是指“人们乐于提出这样的原则,即这些原则必须表达出能为所有人都视为公平的合作条款的东西,或者当这些原则是由别人提出的时候,他们也乐于加以承认。人们也明白,他们应该承诺履行这些原则,即使由于环境的迫使而不得不以他们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如果别人被预期能够同样承诺履行它们的话”[1]12。而在合作体系中,我们应将“理性的”作“合理性”理解,即“按照经济理论的标准,解释为采取最有效的达到既定目标的手段”[1]11。 由于“无知之幕”的覆盖,选择者只知道他们必须保护自己的自由,扩大他们的机会,增加达到其目的的手段。但是自由平等和理性的主体无法知道以及如何推进他们的特殊利益。这样,理性的参与主体必须蕴含某种特征。所以,罗尔斯假设:(1)“理性各方相互冷淡,不受嫉妒之累,否则,嫉妒倾向于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坏,在此意义上它使集体不利”[1]143。(2)理性人在选择正义原则时要考虑“契约承诺的强度”[1]144。各方在订立契约时,必须非常谨慎。他们不会签订一个他们明知不可能维持或维持起来将有很大困难的契约。“这样,在评价各种正义观时,处于原初状态的人们就要假定他们采用的正义观将被严格地服从,他们契约的结论将按这一基础推出”[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