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下公共性问题的哲学批判

作 者:
晏辉 

作者简介:
晏辉,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原文出处:
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现代性语境下公共性问题进行哲学批判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对公共性为何发生和如何发生进行前提考察和过程分析,这是我们立足于公共性角度对现代性进行辩护的理论依据;二是对现代性语境下作为问题出现的公共性进行价值判断、找出社会根据,并就公共性的重建问题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对现代性语境下公共性问题进行哲学批判的现实基础。前者满足的是分析的要求,后者满足的是规范的要求;分析与规范的统一是我们对公共性问题进行哲学批判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现代性语境下公共性问题的哲学辩护

      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公共性的有无问题,存在的只是公共性的多少和如何构成的问题。因此,如何生成一种同人的全面发展相匹配的公共性,始终是人类的一个难题。

      每一个体因其需要的多样性与其生产满足其需要之生活资料的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使得每一个体必须以类的形式存在:只有借助合作与互助,生活资料的总供给量才能最大化,人的生活世界的丰富性才有可能。在重复进行的博弈中游戏规则(风俗、惯例、道德、法律)得以达成;不同形态、不同层次的规则体系既承载了不同的价值,又保证了价值的存在和实现,进而使生活世界成为可能;不同个体间的共同活动不但创造了一个价值世界,更创造了一个意义世界。此外,在重复进行的主体间的交往中,主体间性的逐步确立使得共同感得以生成;共同感在主体间的认同、确认、过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生成了一种可以共同分享的公共精神。

      在前现代社会,人们很少思考公共性问题;正是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才要求公共性、生成公共性,同时也造成公共性问题。因此,只有在现代性语境下关注公共性问题才是有根基的,也才有针对性。关于现代性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描述方式,依照本文的要求,笔者将现代性规定如下:现代性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它所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社会性状——由资本的运行逻辑所推动的,以追求效率、公平和自由为基本价值目标,以满足欲望从而追求快乐与幸福为终极价值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有三个支点:欲望的神圣激发和最大满足,它解决的是动力问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它提供的是手段;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的社会安排,它解决的是社会环境问题。当这三个要素被并置在一起并构成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社会运动时,现代化运动或市场社会便开始了。同传统社会相比,市场社会为公共性建设提供着更大的空间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经济形态的公共性 在今日社会条件下,公共性是一个“重叠式结构”:经济形态——资本(商品与货币是资本的两个重要环节);政治形态——行政权力与制度;文化—精神形态——公共理性与公共精神。事物的全面性要求于我们的是:基于经济形态之公共性的分析,以对政治形态之公共性的研究为中介,达于文化—精神形态之公共性的预设。这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如果说马克思所面对的主要是经济形态的公共性——资本、商品、货币、交换价值,政治公共性和文化—精神公共性还是尚未展开的历史逻辑的话,那么今天,公共性则以整体的形态向我们走来。经济形态的公共性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物质基础,政治形态的公共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秩序保障,文化—精神形态的公共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意义支撑。

      市场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已有的交换模式,以消费品作为交换的出发点与归宿同以货币作为交换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它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变成了相互关联的环节;正是借助这四个环节,陌生的、不相干的人走到一起,或合作或竞争或交换,于是便在基于特殊的社会关系和血缘关系之外的领域建立起了功利性的社会关系。而且,社会分工愈是发展,人们就愈是片面,而愈是片面就愈是依赖。“交换和分工互为条件。因为每个人为自己劳动,而他的产品并不是为他自己使用,所以他自然要进行交换,这不仅是为了参加总的生产能力,而且是为了把自己的产品变成自己的生活资料。以交换价值和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诚然以生产者互相间的全面依赖为前提,但同时又以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完全隔离和社会分工为前提,而这种社会分工的统一和互相补充,仿佛是一种自然关系,存在于个人之外并且不以个人为转移。普遍的需求和供给互相产生的压力,促使毫不相干的人发生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4页)人们在反复进行的生产与交换中,确立了一个可以公度一切的根据和尺度,这就是货币。在货币上,物的价值同物的实体分离了。货币本来是一切价值的代表;在实践中情况却颠倒过来,一切实在的产品和劳动竟成为货币的代表。

      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普遍化和经常化,在公共的意义上造成了两个后果:普遍联系和公共价值。资本的运行逻辑把若干不相干的、有着各自目的的人联结在一起,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不是起自于亲友间的自然情感、思想上的共鸣,而是各自收益最大化的目的。这种以社会形式出现的集体行动,作为理性行为的产物,其公共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确立了用以比较商品之交换价值的尺度——货币;(2)确立了用以保证交易行为之可预期性的游戏规则;(3)创造了可供多人享用的“公共物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