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种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斗斗,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原文出处:
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始终是问题的核心。而社会建设的前提之一是深刻理解“社会”的内涵,把握社会理论中人与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本质,从而开展关于社会建设的思考、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生成性基础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必然涉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包括人的本质与自然界的意义问题。

      首先,马克思认为,社会与人的本质相关联,换句话说,社会的生成与人的本质的形成是同一个过程。他指出:“因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马克思,第170页)在此,马克思把人的本质与社会本质、社会联系相勾连,其核心思想是:(1)社会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的社会关系,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出社会的本质。(2)社会也是人的本质生成与展现的一个场域,人自己的活动、生活、享受和财富只能在自己创造和生成的社会中实现。(3)社会的本质是与每个人的活动相联系的,而这里的每个人是现实的生活中的个人,也就是说,社会的本质是每个人本质的展现,是每个人实现其本质的地方。社会也因成为人的本质、人的社会关系的展现而摆脱了抽象,成为一种现实或实在。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社会与人的本质是相互生成的,“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同上,第83页)

      其次,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与自然相关联的。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也是人类无机的身体;但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必须在社会中实践,并在社会中实现,这就是说,个体之人无法与自然界相对应,这样的自然界不属于人的本质属性。“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同上)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是个人从生物人转为社会人的场所。自然界也是在社会中成为人的无机身体,并在社会中得到复活。“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同上,第89页)换言之,自然界的“现实性”就是在它与人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它被纳入到人的生存和人类历史之中,其中的相互关系首先就是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后来指出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5页)在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中,社会的本质与自然界的意义处于相互生成之中。

      可见,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人的生存发展相联系,与自然界的意义生成相关联。马克思的这一社会理论包含着当今意义上的生态思想,对此海德格尔给予了高度赞同。他说:“马克思主张要认识并承认‘合人性的人’。他在‘社会’中发现了合人性的人。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的’人就是‘自然的’人。在‘社会’里,人的‘自然本性’,这就是说‘自然需要’(食、衣、繁殖、经济生活)的整体都同样地得到保证。”(海德格尔,1996年,第364页)但海德格尔却把马克思的“社会”理论误认为与尼采的“权力意志”同命运的形而上学之一种:“绝对的形而上学连同它的由马克思与尼采所作的倒转一起都归属于存在的真理的历史之中。”(同上,第379页)在此,海德格尔一方面误解了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另一方面也过高地估计了他所谓的“存在的真理”。其实,马克思的社会理论蕴含着其唯物史观思想的精髓。马克思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马克思,第89页)由此可见,社会的生成就是人类的历史,也就是自然界的生成,是自然界意义的真正的复活。社会不单是现存的既成样态,它更是动态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它需要建设;社会也不纯粹是一个空间概念,不是一个空洞的场所,它是与人的活动以及把自然界纳入人类生活之改造实践密不可分的关系域。这种社会的动态性和历史性特征,表明海德格尔把马克思的社会理论视为形而上学是一种误解。马克思的社会就是社会关系,就是人的活动和实践关系,其中主要是生产关系。由人在社会中的活动所构成的历史就是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同上,第92页)历史与人的本质生成、与自然界的意义生成的这种直接关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旨趣所在。据此笔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根本上是社会(发展)理论,其实质之一就是展示如何正确处理人、社会、自然界三者在历史视野和现实生存的生产生活中的关系;其中,在社会中如何正确处理人的本质的展现与自然界的复活问题,是马克思社会理论和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诞生”和“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这一思想的当代意义,突出地表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换句话说,它包含着如何对待生态文明与科技发展这两个现实问题。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核心

      生态文明被认为是自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在反思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后,人类共同自发地提出并力图建构的一种新文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其核心是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自觉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业已破坏。然而,何为“自然”?何为“生态”?自然是一个解决生态问题后的复归状态、一个标准,还是使生态问题成为人类必须面对和解决之“问题”的原因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