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11)04-0043-07
西方理论界以亨利·列斐伏尔、爱德华·索加、大卫·哈维等人为代表的“都市学”研究或者说城市哲学的研究开启了当代理论发展的一个新论域。列斐伏尔等人以都市化进程为对象,以空间生产为切入点,以空间认识论为基本方法,展开了对全球化时代资本关系的意识形态批判。这一批判,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原则和理论精神的继承及延续,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论域的当代拓展,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另一方面,现有的理论阐述主要在共时性向度上展开,集中于当代城市建构中的社会问题,尚缺少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对空间生产发展历史及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关系的系统阐释。由于缺少这一视角的理论澄明,也就未能深刻指明空间生产的历史发展与资本关系的历史逻辑之间的关系,对当代城市问题的反思亦缺乏深层的历史性理路。
一
空间在通常意义上是指事物存在的场域、范围、条件等。在哲学本体论的意义上,空间被规定为物质存在的方式。就物质世界的存在而言,原本只有自在的自然物理空间,其具体特性决定于物质的存在状况。人类诞生之后,原本自在的物理空间被二重化了。与其他所有事物一样,人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空间范围及条件。但是,自在的自然物理空间并不能直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是要在自在物理空间基础上通过人类实践加以改造,形成“为人”的物理空间,故这种物理空间才是人的现实生存的物理空间。关于“为人”空间,我们应明确几个方面:第一,从自在物理空间向“为人”空间转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然的“人化”过程,人的生存空间的大小实际上反映的是自然的人化的范围和程度。第二,人化空间是在自在空间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单就空间的物理性质而言,人化空间和自在物理空间并无根本性差异。因而人们很容易把两者当作完全同质的东西来理解和看待,忽视了人类生存空间的社会性质,没有注意到人化自然的空间与自在自然的空间在源起上的差异性。正如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所指出的,“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1](P128)。第三,人化空间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在横向维度上表现出来,也在纵向维度上即人对自在空间的改造程度上表现出来。对自在空间进行改造形成人化空间,并不是改变物质空间的固有特性,其实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物质资料在空间中的重置或重构,从而创造出适合人的需要的“为人”空间。人类的改造活动所涉及的横向范围越大,人化空间也就越大。同样,人类改造活动程度越是深刻,所形成的人化空间也就越符合人的需要,空间的具体形式越是摆脱、疏离自在状态。
明确了这样几点,我们可以看出,“人化”空间的形成过程或者说从自在物理空间向“为人”空间转化的过程也就是空间生产的过程。广义的空间生产就是指自然的“人化”,狭义的空间生产就是人创造符合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空间产品的活动过程。简单的空间生产如住宅的建造,复杂的空间生产如城市的规划与构建。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生产出自己的生存空间。空间生产表现为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多样的历史发展过程,越来越呈现出复合化、系统化的趋势。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人类发展史也就是空间生产的历史,是空间生产不断拓展和扩张的历史。“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P131)
生产活动是人的基础性的生存活动,人之为人就在于人生产出自己的生活资料和生存条件。也就是说,“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2](P24)与其他类型的物质生产相比,空间生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产。这种特殊性首先表现为空间中的生产与空间本身生产的关系,即空间条件与空间产品之间的关系。任何社会物质生产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条件,是空间中的生产,空间本身的生产同样需要自然物理空间前提。另一方面,空间产品不仅是生产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构成了进一步社会生产(无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还是空间本身的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当空间产品被应用于进一步的空间生产的时候,带来的是更多数量、更高质量和更高层次的空间产品;当空间产品被应用于进一步的物质资料生产的时候,带来的是物质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物质资料的进一步丰富。空间生产的状况制约着其他社会生产的状况,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空间生产的发展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表征和标志。空间生产在三个意义上体现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与提升。第一,社会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根本之点就在于通过生产空间规模的扩张来获得更多的产品。空间生产越是发展,越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可能。第二,空间与时间的置换。生产总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分为各个阶段,如果把各个生产阶段的任务同时由各个不同的生产主体来完成,产品的完成时间就大大缩短即社会生产率的提升。这实际上是通过空间扩展来压缩时间,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第三,空间生产对生产力的促进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集中与优化。空间生产的实质就在于通过对物质资料的空间重置和重构创造出更加符合人需要的空间产品。空间生产的过程从特定的角度来看,也就是社会生产要素集中、要素间结构优化的过程。比如,现代城市的建立和发展,首先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积聚。生产要素的空间集中还在相对的意义上表现出来,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交通、信息等方面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要素空间联系的障碍不断消除。这也就是大卫·哈维所说的“时空压缩”。换句话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空间生产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另一个向度的空间生产。在生产的实际发展中,这几个方面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体现为空间生产的发展。空间生产的发展程度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一致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和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