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11)02-0017-05 中国到底有没有自己的哲学?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有些人看来,中国没有哲学,“中国哲学”这个概念不能成立。例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不必用“西方”两字来限定“哲学”,因为只有西方才有哲学,别的民族都没有哲学。近年来,在中国也有相当多的人质疑“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不认同这种说法,认为中国确实有自己的哲学。有些人不承认中国有自己的哲学恐怕是单数哲学观遮蔽了他们的视野,倘若放弃单数哲学观就会发现:中国哲学的存在乃是不争的事实。 一、哲学三义 何谓哲学?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是一个人见人殊、百人百义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关于哲学的说法,迄今为止并没有形成一个所有人都接受的定义。不过关于哲学含义有三种说法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从这些哲学含义看,“中国哲学”的提法是站得住脚的。 第一种说法是通常哲学教科书上的提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种说法可以成立,不过应当做一些更深入的解释。这里所说的“世界”,不能理解为与人无关的、纯粹的客观世界,而是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这里所说的“观”,并不是对象性观察意义上的“观”,因为世界作为总体,不可能成为人观察的对象。“世界观”不能等同于“观世界”。人生存在世界之中不可能观察到世界总体。这里所说的“观”,其实是“观念”之“观”,即以一种哲学观念来把握世界的总体。哲学实则是一门以哲学观念理解世界、把握世界的学问。这种哲学观念来自于人,是作为人的哲学家提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准确地说,哲学应当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含人生观)的学问,但不等于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不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能够创立哲学理论,即提出关于世界观的系统学说的人,他就是哲学家。普通人不一定创立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可以接受或拒斥某种哲学理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哲学思考,但不必一定成为哲学家。 依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含人生观)的学问”的说法,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当然有自己的世界观,有自己提出的一套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有自己的哲学。黑格尔曾把哲学叫做“精神现象学”,套用他的说法,可以把中国哲学看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种提法出现在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之后。在古代,哲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哲学被视为包罗万象的学问。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哲学同古希腊哲学类似。尽管中国古代哲学家尚未形成自觉的哲学学科意识,但不能说他们没有哲学思考。在古代哲学家包罗万象的哲学观念中,“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当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哲学应当注意把握古代哲学观的特点,不能把古人现代化,用现代的观念苛责古人。 第二种说法是哲学的原初意:斐拉索斐(Philosophy)。在希腊语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这是一种关于哲学的更加含混的说法。在这里,“爱”是动词,“智慧”是宾词。严格地说,“爱智慧”其实不是一词,而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哲学不断地追求真理、探索世界总体的奥秘,关注着常学、常讲、常新的话题,关注着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话题。所以哲学要永远讲下去,并且不断地花样翻新。中国古人所说的“弘道”、“穷理”、“通几”、“求是”等等,与“爱智慧”的意思相近,至少有“家族的相似性”。依据这种说法,也不能说中国没有哲学。哲学是人类的公产,并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哲学可能产生于“人性的弱点”。人是有理性、有思维能力、爱智慧的动物,总想获得总体性的、终极性的认识,可是,每个人的生命又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庄子所说的“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矛盾。这种矛盾只能在人类不断延续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不可能得到完全的解决。哲学是“爱智慧”不等于就是智慧。“爱智慧”是一个不断延续的探索过程。借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哲学永远在途中。 哲学注定处在“爱智慧”的过程,哲学家的结论只具有相对性,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不具有终极的性质。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爱智慧的方式。西方人可以用弹吉他的方式表达爱意,中国人也可以用唱山歌的方式表达爱意。中国人爱智慧的方式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先哲就创立了独特的哲学思维模式和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了高度抽象的哲学思维阶段。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把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古希腊哲学并列为早期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与古希腊哲学相比中国哲学不但毫不逊色,并且保持着更旺盛的生命力。古希腊哲学虽然有过辉煌的时代,然而后世却走向了衰微,文艺复兴时期才得以复兴;中国哲学则不然,它不仅源远而且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从未中断过,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哲学以其特有的精神风貌挺立于世界哲学之林。 第三种是罗素的说法。他没有给哲学下定义,而是采取了划论域的方法,认为哲学的论域就是宗教和科学之间的无人之域。科学以外在的物质世界为观察对象,追求客观的知识;宗教以精神世界为把握对象,建立终极信仰;哲学介乎二者之间。宗教以超人间的形式建立群体信仰,稳定性较强。哲学属于个体探索过程,变化性比较大。哲学思考往往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转换问题的提法。在哲学史上,最初侧重于本体论追问,探讨世界的本原;近代西方哲学实现知识论转向,研究知识是从哪里来的问题;现代哲学实现了实践论、存在论、价值论转向,特别关注生活世界、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中国固有的学术思想不具有典型的科学形态,也不具有典型的宗教形态,称其为“哲学”似乎更为合适。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以宗教的方式安顿精神生活,而大多数中国人则以哲学的方式安顿精神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哲学的民族而不是一个宗教的民族;中国的伦理是哲学的伦理不是宗教的伦理。中国哲学是一门关于怎样做人的学问,为中国人精神生活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中国人社会生活提供理论指导,为中国人提供价值上的“安身立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