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的生成论解读

作 者:

作者简介:
隽鸿飞(1970-),男,黑龙江兰西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马克思思想、国外马克思主义等问题研究。哈尔滨 150080

原文出处:
学术交流

内容提要:

从生成论的视角来看,文化哲学通过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阐明了历史与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从而使文化哲学超越了一般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的文化哲学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新的历史解释模式。文化哲学始终以自觉的文化批判精神为指导,通过对人类文化精神生成过程的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力图阐明现代人类生存危机的文化根源,并为未来的人类生存提供多种可能。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0)09-0001-05

      所谓生成论,是指将人与世界理解为一种生成的存在,是在人的对象性的实践中现实地生成的。人通过自身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现实地生成过程就构成了人类的历史。从生成论的视角来看,文化哲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对人之存在历史性的深层解读,才能阐明文化与历史的内在统一性,进而揭示文化哲学研究蕴含的深层维度和未来指向。

      一、人之存在的历史性

      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其本质并不是确定不变的,而是在以自然为对象的实践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在对象性的活动中,人把自己的内在本质对象化,通过对象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人的本质的确证。人的自我确证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具有本质的不同。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驱使下在确定的自然链条中的活动,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而人则完全不同。自然界只赋予了人生存的本能,但人如何生存,自然并没有先天地予以规定。因此,人是自由地确定自己的生存方式的。这种自由表现为:人能够认识并把握任何一个物种的存在尺度,并按其进行生产,同时又能够处处把自己内在的本质赋予外在的世界,从而使外在的世界具有人的属性。因此,“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273-274在这种自由的创造性的活动中,人现实地创造着人的生活世界,确证人的对象性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同时也是对人之存在的限定。对象化就是人的本质的外化,对象性的活动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的对象性本质的丧失。换言之,对象性活动的结果既是对人的本质的确证,同时也成为人的活动的对象。这样,人的生存就陷入一种悲剧性的命运之中,即人必须不断地超越自身对象性的存在,以实现自我本质的确证,但这种自我确证的结果又始终作为对象而存在。因此,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表现为一个永恒的自我超越过程。

      人作为自然的存在,其生命是有限的。在一个有限的生命之中,如何实现这永恒的过程呢?这不是矛盾吗?从形式上来看,这确实是一个矛盾。但恰恰是由于这种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人的活动才获得了时间性。尽管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会消失的,但人在有限生命活动中创造的现实的世界却不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的。正是这个现实的世界为人的自我超越活动奠定了基础,尽管它本身的存在也应该是被超越的。“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2]这样,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就表现为人类世代相传、有限的生命相续的过程。也正因如此,它才具有了时间性。对于一个绝对无限的过程来说,是无所谓历史的,无论它是一个循环的圆圈,还是一个开放区域抑或是直线。因为在其中每一点都可以是起点,也可以是终点;每一点都可以是中心,也可以是无限的边缘。也就是说,它是不可量度的。只有一个具有时间性的过程,才是历史性的。正是由于人的生命的有限性赋予了那个自我确证的永恒过程以时间的特征,使其成为一个历史的过程。因而,人的存在是历史性的。这种历史性的存在就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相互生成过程。

      对于人与自然的相互生成,马克思做了非常明确的阐述。在马克思看来,人并不是超自然的存在,并不是纯精神性的,其生存的根基就深深地植根于自然界之中。从肉体的方面来看,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个体一样,依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不但如此,人的意识、精神世界亦是在以自然为对象的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1]272因此,人是以整个自然界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在这种对象性的活动中,人的感性的丰富性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不仅五官感觉,而且连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1]3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