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10)04-0373-10 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理论的方式表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一种不断探索、建构和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其历史发展逻辑地指向了三个维度。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形态是什么?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追寻,就不可能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回应现实问题,也就不可能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是什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给出理论上的解释和实践上的指南。只有在对现实问题的不断解决中,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最后,中国化该如何体现?中国的改革开放走的是一条独立自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体现其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必须融入中国现实、中国内在的文化精神,才能真正成为当代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人民共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家园。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探索与构建,必然是一个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性、现实性和中国性,将其本真形态、时代形态和中国形态不断融合构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形态的不断探求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形态的探求是从反思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开始的。而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反思则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讨论展开的。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逻辑起点。实践标准的确立破除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的理解,其中蕴涵着一系列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突破。伴随着实践如何是、怎样是、是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内涵、要素、结构,以及由此引发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人们开始反思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目标直指传统哲学教科书的体系框架、理论内容与思维方式。就体系框架而言,人们从列宁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提出问题,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组成部分和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四大板块,是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质?就理论内容而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组成部分,并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原象?就思维方式而言,传统教科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思维、社会历史领域的本质和规律的总结,是否是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近代哲学的超越究竟体现在哪里? 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反思,带来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理解。在世界观上,有论者提出,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唯有把劳动实践引进存在论、世界观,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旧唯物主义把实践观排除在世界观之外的致命缺陷。在认识论上,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凸显“能动地反映论”,而不是机械地反映论。在辩证法上,实践是人以主体的属人的感性世界的一种自觉的辩证运动形式,作为辩证运动,人的感性活动、实践都是历史性的,它们既是同一定的历史前提相联系的历史结构,又是历史本身。历史的发展是主体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是“辩证决定论”。在思维方式上,只有实践思维方式才能突破传统的本体论思维方式。因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独立的哲学形态,实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准确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存在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内容,集中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功能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但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则存在着重大差异,形成了实践本体论[1],物质实践本体论[2],物质本体论[3],实践中介论[4],实践超越论[5]等观点。实践本体论认为,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一种实践中的存在,人类是通过这种实践存在来理解和把握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体论包含三重意义:其一,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其二,这种哲学本身又是实践的,即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其三,全部哲学都不能脱离实践,是实践世界观的展开形式。物质实践本体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观上是物质本体论,在社会历史观上,是物质实践本体论,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物质本体论是最终基础和前提,物质实践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历史和逻辑的发展。物质本体论则认为,实践不是本体,而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实践的关系是实体和属性的关系。实践中介论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是用一种本体论代替另一种本体论,而是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在内的新的哲学形态,实践是中介,不是本体。实践超越论认为,本体论是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现代哲学已经超越了这种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超越了唯物与唯心的对立,超越是动词,就是要在实际行动中贯彻。 问题的争论首先聚焦于实践唯物主义与本体论的关系上。物质本体论、物质实践本体论、实践中介论认为,本体论是关于本原的学说,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物质,不是带有主观性的实践。实践本体论者主要是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本体论或曰存在论的,认为不能离开思维谈论存在,也不能离开存在谈论思维。因此,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沟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构建起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自然观等。而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去讨论抽象的世界本原或抽象的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批判的。实践超越论认为,本体论是一种实体思维方式,是一种抽象还原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客体的、直观的思维方式,不是一种本体论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