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中间,因社会、家庭、疾病等因素而自杀或自伤的事时有发生,人们虽惊不奇。然而,你是否知道,在少数孩子当中,也有自我致伤的现象。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多数是出于病态原因,少数系因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 最常见的儿童自我致伤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心理、情绪因素 抗争与要挟:在遇到强烈刺激或斥责时,平常表现比较乖的孩子,可能会显得畏缩或紧张不安。但个性强的孩子则可能采取毫不畏惧、大胆对着干的方式与父母或成人抗争。通常是大发脾气,大喊大闹。在抗争过程中,少数人便可出现自我致伤行为。如两岁以上的孩子,常常用满地打滚、哭叫碰头的方式来表示反抗,或者以此行为来要挟父母,以达到某种目的(如要钱花,要出去玩耍等)。 换取“罹病利益”:有些孩子用自伤的方式来“装病”,以期获得平素得不到的好处。例如:不愿上学的孩子,会故意用小刀子割破皮肉,流出点血来吓唬父母,以求在家“休养”;平时缺乏关怀的孩子,可能用小钉扎破点皮肤,以此获取家长的关心或得到加强营养的食品等等。这类自伤的特点是:动机较明确,损伤不太严重,只是象征性的,不过是为了换取“罹病利益”而已。 对虐待的消极反抗:这是小儿自我致伤的常见而又重要的原因。主要发生于经常受虐待、遭殴打,或被父母遗弃以及蒙冤受屈的孩子当中。由于他们丧失了生活的自信心,故容易产生企图自杀或自我伤残的消极行为。有人称此为“小儿殴打综合征”。 自我试探和好奇心驱使:孩子出于好奇或想亲自“实践”的心理,也可能无意中损伤自己。例如,把异物放入自己的耳道、鼻腔或阴道、肛门中,模仿魔术师把小铁球吞下等。但应指出,如果是经常自我试探而自伤,又屡劝不改、频频自伤的孩子,则可能有病态心理在作怪。 二、变态心理和疾病因素 人格障碍:有一类孩子,是以反复的低致死性自伤行为为其病态特征的。这种孩子很少给自己造成严重损伤,常常是用小刀在腕背上割开一个小伤口,或在前臂上用烟头轻轻烧伤。其动机幼稚可笑,只是为了寻求他人的注意或博得“勇敢者”的美誉。这类孩子的性格特点是:情绪不稳,自控力差,缺乏明确的自我概念,自伤动机并不明确和深刻。 抑郁症:患此症的孩子,由于病理变化的影响,心情忧郁,自感生不如死,对一切丧失兴趣,往往会产生自杀或自伤行为。 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此种患儿最常见的自伤形式是撞头或自我咬伤。自伤行为常与智力成反比,主要见于严重发育迟滞的孩子。 遗传和代谢紊乱:儿童某些遗传、代谢紊乱性疾病,如家族性自律无能症、高尿酸尿症等,均有出现自伤行为的症状。 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这种患儿的自伤率甚高。在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儿中,40%以上有过自伤行为。 儿童自我致伤虽不多见,但后果严重,因此家长要特别留意儿童中的这些怪现象,并要防范这些现象的发生。对孩子应既不溺爱也不约束过严,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当孩子情绪激烈波动时,家长要给以疏导和安慰,切勿火上浇油,促使孩子做出危险的自伤举动来。对于病态所致的自伤,应请医生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