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出生于1969年,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 1992年,李阳因出色的英语水平被调入广州筹办中国第一家省级英语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台,并担任新闻播音员和TALKSHOW(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同时主持广州电视台的英语新闻节目,是广州地区最受欢迎的英语播音员。1994年,李阳辞去在广东电台的工作,创办李阳·克立兹国际英语推广工作室,全身心投入“在中国普及英文、向世界传播中文”的事业。 这位被媒体称为“英语播种机”和“人生激励导师”的李阳,是一位英语的教育者,还是一位父亲,他把自己很热衷的另一项工作称为“疯狂家教”——直接把自己小时候父母实施的打压施教作为“反面教材”,并把自己的教子体会与大家分享,“我希望所有爸爸妈妈永远不要说‘你看看人家的孩子,你看看你,你太笨了,你让我太失望了。’这话对孩子是巨大的打击和伤害。” 曾经是没有自信的“笨”孩子 也许,谁也不会相信,领着几万人高喊“沟通万岁”的李阳居然连“爸爸”、“妈妈”这两个词都叫不出口,他甚至觉得跟父亲拥抱是一件肉麻的事。这个埋藏在心里很深的结是与父母的教育有关的。在过于严厉的家庭中怀着恐惧的心理长大,使他一直难以冲破这个终极障碍。 李阳的童年回忆是不愉快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那名牌大学毕业的父母自身的处境和遭遇都不那么如意,毕业分配双双去支边,人生充满了各种烦恼。李阳从小跟着姥姥长大,与父母有着无形的隔膜。 和那个年代的许多父母一样,家长大多过于泛滥自己的情绪,并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尊,甚至奉行“不打不成材”的所谓棍棒家教理论,动辄一顿狠揍,把孩子的个性、创造力全打掉了。有时候仅仅是一记耳光,就永远打掉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机会。
有一次,李阳的数学考了50多分,惊恐万状的他悄悄地把卷子藏在床底下三天不敢拿出来。直到老师家访,父母才知道真相。当然,结局可想而知。 李阳小时候的心里一直带着阴影,很内向、很自卑,毫无自信。他知道在父母的眼里自己什么也不是——因为他的成绩没有邻居家的孩子好,母亲就说他笨;还因为他长得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而他父亲则是个很英俊、魅力十足的人,所以他的父母就一直说他长得像“猪八戒”,还一直怀疑是不是在医院里抱错了。甚至他想期末考试的成绩提高两分都被认为是荒唐的事。久而久之,他本人也觉得自己是个令人讨厌的孩子。就在高考前两个月,他还在想着要退学。 虽然他考上了大学,但是,很长一段时间,父母那些挖苦他的话却一直在他的心中留着阴影。这样的成长经历使他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任何的疏忽错漏都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告诉女儿她是最棒的 也许是吃过受打击的苦头,李阳做了父亲之后以另一种完全不同于父母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女儿,他永远会告诉女儿:You are the best!(你是最棒的!) 李阳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大家:任何人都有可能成功!有时候往往最弱的一项很有可能成为最强的一项,不要把孩子的成长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如今有很多家长都逼迫孩子学习,要求孩子考高分。对此,李阳不屑一顾,认为“是父母无能的表现”。他认为制定目标没错,但是不能过分强调。如果总是强调考上名牌大学,孩子就会为分数而学习,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却得不到提高,很可能培养出一批“高学历、低能力”的人。 李阳的大女儿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但是数学常常只考二三十分。李阳说,他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很在意,学习关键是要看孩子有没有兴趣,不能强迫孩子去学不喜欢的东西。当女儿告诉他数学考砸了,他并没有像他父母当年对他那样暴跳如雷。“数学考20分?没问题。你们班还有谁考20分?就你一个考20分?好啊!很多人到了70岁都还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而你起码7岁就知道自己不擅长数学,多伟大的发现啊!”李阳先安慰女儿:分数不要紧,要紧的是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原因,然后行动。 其实,李阳从心里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他认为下次一放松女儿很可能就考50分,可能再下次就是70分,事情不就解决了吗? 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也许是出于对英语背景文化的理解,李阳对女儿的教育更倾向于凡事都主张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独立完成。 像所有的美国家长一样,李阳的太太Kim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她认为,从小就独立的孩子是自信的,从小就独立的孩子走入社会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孩子八九个月大,能端住杯子时,就开始自己喝水;能捧住饭碗了,就开始自己吃饭,一开始吃得满地、满身都是。刚会摇摇晃晃地走路,孩子就自己提了小凳子去卫生间——个子太小,要踩上凳子,才能够坐上马桶,手纸常常被她拉得老长老长的。很少有中国父母会情愿搞成这个样子,但Kim像所有的美国妈妈一样,认为把脏成一团的孩子洗干净,要比重新树立起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和勇气容易多了。 李阳的助理看到那么小的孩子笨手笨脚地系鞋带,常常忍不住想帮忙。而这时,小女孩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I can do it.(我自己能做。)”这也是美国孩子常说的一句话。Kim总是说:“替孩子做她们能做的事,是对她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也是对她们自尊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