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梁,毕业于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资深的教育工作者,CTC(Canadian Test Centre)教育出版的社长。著有《植树者的梦》和《筑桥者的梦》。 郑伟梁与妻子罗敏舒博士育两个儿子,长子子扬(Jonathan)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现职记者;次子子刚(Mark)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现职研究员。 问:现在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到12岁左右就进入了青春期,很叛逆,难管教。您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郑:青春期,并不等同于孩子的叛逆期,它只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矛盾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孩子进入青春期,是从沉睡中清醒的时期:他很敏感,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崇拜明星;开始被异性吸引;内心很矛盾,希望自己和同伴一样又希望有自己的个性。这时候,孩子的最大的需要,就是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给自己更多的空间。 同时,这个时期,父母也清醒起来:原来以为,自己的孩子很乖,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却开始紧张,男孩子在交什么样的朋友,女孩要在外面过夜怎么办。父母的担心和焦虑导致的结果就是,要把孩子管得牢牢的,不能让孩子出现什么差错。孩子需要尊重和自由,父母想更多地管教,所以矛盾越来越多。 这些矛盾并不是一下子产生的,我们综合看这些矛盾的焦点,就可以看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些关系没有建立好。我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建立一座座通向孩子生命的桥。这些桥,从孩子出生时就要建立,在他成长的过程不断稳固。青春期出现问题,其中“导领桥”、“规范桥”、“天赐桥”没有建立好。 问:桥可以让父母跨越到达子女之间的鸿沟,建立彼此的连接。您能具体讲讲“导领桥”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的吗? 郑:“导领桥”的意思是,父母要做子女的带领人,也就是要明确谁是家里的头,谁是权威以及在家庭里面的责任。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爷爷奶奶等很容易把孩子当成家里的中心,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小皇帝”,自己说话在家里很有分量,自己甚至可以左右家里人的情绪和家庭的决定。到了青春期,孩子当然还是想自己做决定,自己说了算,但父母却想用父母的身份强行制止,只能适得其反。 父母作为家里的带领人,首先要明确把家带到什么地方去。为自己的家选择一个合适的社区,结交一些真诚的朋友,在家里的设施上注重什么样的文化,都是需要考虑的最简单的问题。比如,有的家庭把很大的彩电放在客厅中间,每个人都可以很舒服地在沙发上看电视。如果你的孩子看电视上瘾或是因此耽误了功课,不要去责备孩子。有的家庭考虑到这一点,索性就不买电视,而是把孩子学习的地方布置得最舒适。这样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兴趣点。 除此之外,家庭成员如何相互塑造,如何成为有礼仪的家庭,家规怎样确定,都是父母要考虑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心理成长环境。孩子的问题通常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庭的问题。孩子在和谐的家庭中成长,安全感和自信心就慢慢发展起来。 其中,相亲相爱的夫妻关系是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最好的心理环境。孩子是父母相爱的结晶,父母不但要彼此忠诚,更要给孩子做出相爱的榜样。相爱不是表面上的拥抱牵手,而是有激情地去表达爱和一起承担同甘共苦的生活。这样的相爱是任何灾难、疾病都打不倒的。我结婚的时候,父母告诉我,夫妻要“相敬如宾”,现在想想,这个“宾”字是有一些问题的。下面应该是一个“贝”,配偶是一个“宝贝”,而不是打仗的“兵”。结婚多年后,我才意识到,我们需要浪漫的婚姻。我会时不时买花给我太太,写一张温馨的卡片。我做得不多,但效果很好。我们结婚35周年了,孩子要写一些对父母感激的话。我们没想到,孩子写的是:爸爸妈妈彼此相爱,没有分开。我和太太也很感恩,我们的做法给孩子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影响。 问:“导领桥”建立了父母的权威以及整个家庭的环境。“规范桥”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郑:孩子在一个彼此相爱的环境中,懂得了父母是家里的头,自己不是家庭的中心,就不会成长为一个“小皇帝”。同时,父母的权威会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孩子更容易听话。父母管教孩子的时间不是在青春期,而是从出生开始到他进入青春期之前。这个时候父母所做的,就是在为孩子建立一座“规范桥”,也就是设界限、建篱笆。 “管教”,其实是“教管”,父母只有先“教”,才能在恰当的时机“管”。先严后宽的漏斗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模式,很多家庭都在实践,效果也很好。孩子越小的时候,父母的界限越要明确。他小的时候,你告诉他不要动电源,但孩子会很好奇,手刚一过去,你就用眼神提醒,他可能就明白了。有的孩子还是想越过篱笆,你“啪”一下打他的手,一两次之后,他可能就记住了。让孩子从小明白父母的权威,孩子越过篱笆,父母会按照之前的界限管教他。 有界限,孩子心里反而会更踏实。你告诉他晚上9点之前一定要回家,他就知道,10点就很晚了。如果你只是告诉他“不要太晚回家”,孩子心里也没有底。有了这样的规范,孩子如果9点之前不能回家,他就会打电话说明情况,父母就会很放心。 随着孩子成长,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定界限。尊重他们的意见,孩子遵守起来会更愿意。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界限不是父母的命令,而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