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蒋子健,15岁 我是班里的头号捣蛋鬼,上课的时候喜欢断章取义地曲解老师的话,并大声地将加工后的理解说出来,往往弄得大家哄堂大笑。而且就是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振振有词地说:“国家不是提出要给中小学生减负吗?”每次老师找我谈话,我不是伺机逃避,就是反驳说:“我有我的自由”,并对老师所提的要求总反着做。 2.王兰,16岁 我非常固执,处处跟人闹别扭,上化学课时,老师批评了我,我就对化学产生了反感,甚至故意与化学老师作对。 心理透视 有这样一个游戏:一个人喊口令“立正,稍息”,其他人听到口令,要做出相反的动作,即听到立正就稍息,听到稍息就立正。玩的过程中,如果做错了,就会相当懊悔,如果做对了,就相当得意,喊口令的人也佩服他,觉得他的反向思维敏捷。 可是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提出要求,对方总是不管青红皂白就做出相反的反应,我们不但不会佩服他的反向思维敏捷,而且会非常愤怒,这样的事情多了,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有逆反心理,认为这个人比较叛逆,爱唱反调,爱与人对着干。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提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做法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往西,他偏往东,表现出对所反感的事物和人的对抗和一味反对,而且持续时间长,一时难以消除。各个年龄层都存在逆反心理,但青少年时期最容易出现。 他们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专门与人唱反调;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和劝说,全当耳旁风,而且不分是非地一概反对,还经常强词夺理,甚至逃课和离家出走;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在课堂上,他们故意讲俏皮话,做小动作,提一些怪问题刁难老师;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同学的注意;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如果老师和家长加以批评和处罚,他们的情绪就会更加对立,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大惊小怪;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他们对伤害自己自尊心的人,想要给他添些麻烦,让他感到自己不好惹;越是禁止的东西,他们越是想去得到;有的还表现为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感,大喝其彩等等。 还有些青少年的逆反没有很明显的“对着干、唱反调”的意味,而是表现为消极的不配合,包括对人、对事的不配合,例如,消极怠工、找借口推卸,为避免承担责任就拖拖拉拉等等,对这些表现,当事人和周围的人不大会将之归结为逆反,而这也属于逆反的一种表现,我们可以戏称为“非暴力不合作型逆反心理”。 心理分析 引起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经心理学家研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 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进入青春期,快速发展的自我意识给青少年带来了强烈的自我做主的愿望。青少年反对成人继续把自己当小孩看待,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就对任何事情都持批判的态度,而这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对立手段和办法来确立自我。 2.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在思维上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由于他们经验、阅历还不够,看待事物和问题还是片面的、偏激的、固执的,甚至是极端化的,所以他们往往把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和劝说当成是与他们过不去,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于是站在了老师和家长的对立面。 3.来自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基本环境,一些家庭的不良教育方式造成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如做家长经常对孩子采用专断、简单粗暴以及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还有的家长在生活学习上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在孩子们的心中不断积蓄沉淀,他们又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不满和反抗。 4.来自学校的不良教育方式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和老师教育方法不当,方法粗暴,奖罚不明,歧视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这也是青少年产生逆反的主要原因。 5.来自于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情绪不稳定,思考问题好走极端,做事也好冲动,缺乏人生知识和社会经验,对周围的事物难以全面、客观、冷静地去认识、分析、看待,从而对某些没有满足自身心愿的事产生反感情绪,以致反其道而行之。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要将逆反与讲原则区分开来。面对别人提出的要求,如果不进行客观的分析,就马上做出相反的反应,这就是逆反,如果马上做配合的反应,那是盲从,如果听到要求后,进行客观分析,能在综合考虑内外条件后做出反应,那么,即使是做出了相反的反应,也不是逆反,而是讲原则。 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我们根据每个青少年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专家指南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正常心理,它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在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是点燃青少年智慧的火花,是激发青少年创造的源泉,而消极的一面则会导致青少年是非不明,好坏不辨,凡事抵触、偏激,一味地凭感情用事,难以接受教育和规劝,从而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