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见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邀请父母一起吃;孩子生病,父母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令人感到忧虑。 从表面上看,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反映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对祖国忠诚。因此,家长绝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一、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与封建家长制不同,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即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的事情时,父母应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尽可能按孩子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因为家庭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管理和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在许多家庭中,孩子说一不二,是家庭的核心,父母却成为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这也就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 二、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的经常的把自己的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这样,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并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三、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分担父母的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父母要想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如父母应要求孩子每天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当父母劳累时,父母应告诉孩子,并告诉孩子该如何替父母分忧;父母外出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父母还应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活儿,哪怕是吃饭时帮助摆筷子呢。同时,父母还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家务活儿,并具体指导,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做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对长辈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不孝敬自己年迈的父亲,他们让老人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用小木碗给老人盛剩菜、剩饭。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凿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做的是什么,孩子说:“做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句话令这对中年夫妇醒悟,他们不仅把老人请回正屋,让老人同他们一起居住,还让老人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中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等这对夫妇年老的时候,他们的孩子非常孝顺。可见,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时常有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地“刮”老人的财物,这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绝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就忘了老人。如果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节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孩子耳濡目染,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