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快十岁了。他刚一出生,我就瞪大眼睛,企图发现他什么特殊才艺,以便于因材施教,重点培养,一直未遂,心下不免失落。最近,我终于发现他一条“熠熠闪光”、异于常人的特殊才能:爱钱。虽说这个优点不像别家孩子成绩优异、体格矫健、文武双全那么令人得意,但是,智商情商财商,好歹都是“商”嘛。 超市启蒙 儿子的财商,最早可能是在跟我去超市购物的时候被启蒙的。 我们家门口有一个大型超市,占着这个“地利”,为了图新鲜便宜,我基本上天天傍晚都会去超市购物。晚上,很多熟食都会买一送一,面包也会打五折,快卖完的生鲜也会给个特价。儿子还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俩的饭后散步活动就是去超市搞定第二天的早点和副食,耳濡目染,他对“钱”很早就有了概念。当好多孩子还在辨认元角分,对于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拎不清的时候,我儿子对于采购便宜日常用品已经相当有心得了。 幼儿园时代,他最关注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不同的东西价格不一样? 我给了标准答案:货物的价格取决于生产时间。比如说,包子和馒头,生产包子要比馒头费时间,所以包子比馒头贵。儿子想了想说:那面包和蛋糕都是一个烤箱里出来的,为什么蛋糕贵,面包便宜呢?我说:因为蛋糕用的原料贵啊,鸡蛋啊奶油啊,都是很贵的东西!儿子又问:那为什么不同的原料有的贵有的便宜呢?我说:货物的价格取决于生产时间,巴拉巴拉巴拉…… 儿子半懂不懂,目光茫然,但很快就不再纠缠这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转向他最关注的问题二:买东西的钱从哪里来呢?我说:挣的呀!怎么挣?上班呀,做生意呀,只要劳动,就会挣到钱。对于他反复纠缠的问题,我不胜其烦,于是总结性地发言说:这些都不是你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你现在要好好学本事,有了本事,将来就能挣到钱了! 大胆实践 儿子对我“先学习,后赚钱”的思路不以为然,这么漫长的等待,哪能迅速安慰他一颗拜金的心。有段时间,他不停地建议我:我们家的沙发多了一个,不如拿到超市去卖了吧?甚至和外婆闹了矛盾,也恶狠狠地说:把外婆送到超市卖掉算了! 对这些“歪门邪道”的想法,我当然少不了批评,儿子总算逐渐搞清楚哪些东西是可以卖的,哪些不能。他六岁那年的春节,我在街上给他买了两个红气球,儿子大受启发:我们家不是有很多气球吗?我又不用,不如卖掉? 家里的小气球是外婆给他买的,一大包,有几十只,没有充气,和外面卖的充了氢气的大气球是两回事。我看他蠢蠢欲动,就逗他说:你试试吧! 儿子拿着一包气球到小区兜售去了,我站在七楼阳台上,看着他的小身影在抱孩子的妈妈和保姆中出没,笑得前仰后合。转了一圈,无人问津。回到家里,他找出自己的迷你打气筒,给气球都充上了气。这下真让我惊呆了,没想到他遇到挫折还有这个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想办法,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太可贵了。我不由收起前面看热闹找乐子的心,认真地建议他:你卖的太贵了,你的气球这么小,外面的气球那么大,人家卖两块,你最多卖五毛钱吧? 儿子拿着气球又下楼了,没有十分钟,他涨红着脸跑进门报告,他的气球卖出去了四个,赚了一块钱!原来,是一个抱着婴儿的妈妈买的,还跟他讨价还价,要求他买一送一,儿子也爽快地答应了,这是他今生第一笔收入,激动得漫卷诗书喜欲狂,连我都被感染,心中暗暗感激这位买气球的女士,她这么认真地跟一个小孩子“做买卖”,给了他无法复制的成功感受。 后来,儿子还陆续在小区卖过几次旧玩具、旧图书,因为“货品”较多,都是我陪着他,拿张旧报纸,铺在小区的椅子上,摆上他的宝贝,我则躲到远处,饶有兴味地观察。儿子很自然大方,摆好了摊就开始大声叫卖:卖东西喽!卖玩具喽!小区的很多居民都被这个小胖孩子的叫卖声吸引,围过来看热闹,儿子一点都不怯场,每次都能卖掉不少旧货,收获十几块钱中饱私囊。看到他这么能干,想到自己幼时的羞涩、忸怩和怯懦,真是由衷为他感到骄傲。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和能力,对于所谓“正确”的,家长一般都能鼓励,但对于儿子这类“旁门左道”,恐怕好多人会不以为然,甚至严加管束,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像我小时候一样羞怯、耻于谈钱的孩子。误入歧途 小打小闹几年后,儿子已经不满足于卖旧货这种简单原始的赚钱方法了,转而开始了他原始的“资本运作”。有一天我出差,忽然接到孩子外婆心急火燎的电话:你儿子在学校发动同学搞抽奖呢!你赶紧管一管啊,不然要出大乱子了! 我打电话询问儿子,原来,儿子发明了一个游戏:他制作了很多彩票,由同学们抽奖,抽到奖励的,分别奖励一、二、三元钱,抽到罚款的,分别罚款一、二、三元钱。 我问他:你这么做的目的是干什么?他说:赚钱啊!怎么赚?奖励少,罚款多,不就赚了吗?气得我哭笑不得,勒令他停止游戏,等我回家跟他算账。 回家详细查明情况,原来比我想像的还要严重。儿子不但发明了这个巧取豪夺的抽奖游戏,还发动同学把零花钱存到他这里,他给大家发利息。我问:你的利息怎么来?他说:我可以赚啊,比如,你每个月还会给我零花钱,比如,抽奖游戏也有收入。那同学愿意把零花钱交给你吗?愿意啊!他们都很喜欢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呢!你知不知道这样是犯法的?犯法?银行不就这样赚钱吗?听听,“不劳而获”,“银行就这样赚钱”,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脑子里想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如果再过几年,我还怎么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