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教子的“古怪招数”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教指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0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么形容企业家与其儿女的关系固然有点偏激,但在公司会议上能把员工训得服帖的人,在家面对自己后代时却常失了底气。优越的生长环境,与生俱来的养尊处优,不能时时接受来自父母的正确教育……各种问题困扰着“富二代”、“富三代”,而与此同时,困扰着他们父母的问题是:其实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问题是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没有精力去实施。

      与普通的父母不同,企业家没有那么多时间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于是只能考虑一次性“风险投资”,设计出一些“特殊”且“异想天开”的“怪招”。“怪招”之所以怪,是因为普通的招数不足以让“见过世面”的富孩儿们引起重视,当然也无法平衡他们想当然地怪罪父母缺乏对其关心的心态。当第一轮“风投”结束之后,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富孩儿们仿佛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想当然”的心灵中,画下颠簸的一瞬。

      反差教育:老子富翁儿乞丐

      前不久,拂晓前的青岛机场,一群破衣烂衫的小乞丐拉着队往市区进发。每个乞丐手里拿着长短不一的打狗棒,拖着个烂瓷碗,看到路边有废弃的矿泉水瓶子,小丐们便忙不迭地冲上去,抢着将瓶子拾起来,装在随身背的褡裢里——他们要用这些瓶子和其他可回收的垃圾,换取早饭钱和饮用水。这些小乞丐边走边行乞,还要忍受路人或鄙夷或厌恶或犹疑或同情的目光。

      5个多小时后,小丐们来到市中心的香格里拉大饭店。在这里等待他们的,是鲜花、掌声、轰鸣的礼炮、豪华型轿车还有翘首以待的父母亲人的喝彩与祝福。

      这是青岛一家教育咨询机构推出的一项名为从“乞丐到王子”的体验活动。主办方的谭先生认为:“身体的记忆是一种本能的记忆。”他们进行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更加珍惜生活,端正学习态度。

      这次活动引起了国内许多富豪的关注,除青岛本地的富商,许多富豪都让自己的孩子参与了进来。何光是云南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14岁的儿子目前上初二,一个月的零花钱就两三万元,这次听说要搞这个活动,他立刻报了名,要让儿子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浪费行为。

      “怪招”点评 和俄罗斯富豪去欧洲体验乞丐生活不同,这些富人是真的想让他们的孩子尝尝贫穷的滋味。

      “老子英雄儿好汉”是有所家长们的期待。然而,人生犹如种子,唯有低头,才能出头。青岛这家教育机构的这种设计是否属哗众取宠,我们暂且不去理会。但让习惯了啥啥不缺的孩子尝尝窘迫、饥饿的滋味,也不失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法。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这个活动的期限延长,别走过一条街就完,孩子们还没过新鲜劲儿,就立马又上了奔驰车——这样他们所得到的可怕结论将是:贫穷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吃苦教育:带着女儿去支教

      晚上6点半,宁波史丹利(香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丹带着女儿出去散步,4岁的女儿聪明伶俐,在小宝贝眼里,似乎整个世界都顺理成章地应该属于她。为此,当史丹得知有活动要组织去山区支教一周,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史丹觉得,山区条件艰苦,他想把女儿一起带上去支教,让孩子懂得生活的不易,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能够锻炼孩子的承受能力。“我希望孩子能幸福地生活,但并不希望她成为活在童话里的公主。”

      类似史丹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小知勉就是被父母“逼着”懂得金钱的意义的。

      2009年暑假,从7月1日开始,每天晚上7点,10岁的小知勉就被父母送到浙江义乌的宾王广场。一块粗布展开摊在地上,各式玉器和挂坠往上面一摆,自己拿出小板凳坐在边上,小知勉成了夜市里年龄最小的摊主。“原来赚钱这么不容易,以后一定会更用功读书。”摆了几天摊后,小知勉就懂事了不少。

      知勉也算是个富家小公主,父母都是生意人,拥有6间店铺,家里有两辆价值30万元以上的轿车。当女儿提出要去摆摊时,作为父母也有顾虑,怕孩子吃苦,但考虑到能给女儿一个锻炼的机会,夫妻俩也就大力支持。一个暑假下来,看到女儿这么独立能干又懂事,夫妇俩觉得很开心。

      “怪招”点评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富豪之子,什么都不缺,就缺点“苦”。让他们晓得点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吃点苦,不是坏事。“富二代”中的代表人物汪小菲如今已经是俏江南集团的少帅,却时常回忆童年时与爷爷奶奶同住小平房的日子。他说那段日子很苦,却是一辈子的财富。

      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容易被珍惜。这个道理可用于情场,自然也可以用于生计。若父母无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最后就只能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厂》中的金发女孩,直接被顺到了垃圾处理厂。

      父母能使出这一招,看出其心态的干稳与冷静,很多富豪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眼不见,能尽可能的忍住心疼。毕竟,孩子有一天是要长大的。

      “哭穷”教育:三年攒出一架钢琴

      富商之为富,在于其对财富的掌控和驾驭能力。所以,对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然而,竟有富商为孩子的一架钢琴要攒上三年,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潘佩聪是温州挺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为了让女儿对钱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她可谓用心良苦。

      三年前的一天,女儿看到同伴的小朋友家里有架钢琴,喜欢得不得了,回家后围着父母吵着也要买。在中国,漫说是大富之家,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是在家中呼风唤雨,孩子的要求父母都是挖空心思地满足。潘佩聪的做法却有些另类:她告诉女儿,“钢琴很贵,要花好多好多钱,妈妈要工作一年才能攒够钱”,就这样,她婉拒了女儿的请求。一年后,孩子对钢琴的热情不减,仍然吵着要,潘佩聪又“为难”地说:“钢琴实在太贵,妈妈一年攒的钱还不够,还要再辛苦一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