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职责。 小孩不是白纸 我们小时候常听到:“小孩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花钱“培养”孩子顽皮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去乱跑为榜样来教育我们。可是在英国,可以说父母是花钱培养孩子顽皮。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辈聊天,孩子辈玩耍),就是参加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是去游泳、踢球。总之,周末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很少待在家里看电视。 最看重的是友好 在英国人的眼睛里,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看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职业、性别、收入、教育、私生活都无关。他们教育孩子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带孩子到农场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园玩耍。即使在夏天厨房爬满了蚂蚁的时候,他们的妈妈一边消灭蚂蚁,还会一边告诫孩子,绝对不能玩弄蚂蚁,不能让它们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两个就可以了,这样其它的蚂蚁会发出警报,让同伴不要到这里来,或者把蚂蚁捉到小瓶子里,然后拿到花园去放生。 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 英国父母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