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放学了,小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到街心公园玩耍,几个小姑娘围着刚做完扁桃腺摘除手术的心心好奇地问这问那,得知心心是在北京同仁医院做的手术后,乐乐自豪地说:“我爷爷就是同仁医院的专家!”月月不甘示弱地小胸脯一挺:“同仁医院的手术室还是我爸爸设计的呢!”见同学们齐刷刷把目光转向她,月月可神气了。一旁的妈妈不禁蹙起了眉头:月月爸虽然是建筑设计师,但并没有设计过医院手术室啊! 月月妈敏感地意识到,孩子在与同学攀比家长的能力地位,这让她内心非常不安: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虚荣心了吗?在成年人眼里,孩子的内心应该是最纯洁无瑕的,怎么会有“虚荣”这样世俗的心理呢?其实,虚荣之心几乎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表现不同。别说小学生了,幼儿园小朋友就已经通过炫耀漂亮衣服、吹嘘心算有多快、夸口拥有多少玩具汽车来满足小小的虚荣心了。 小小虚荣何处来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出现虚荣心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幼儿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表现欲,但自我认识能力还有限,很难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容易受成人评价的影响。家长或老师不经意地一句“我们娇娇是最漂亮的!”、“轩轩小朋友最乖了!”,就可能使孩子信以为真,并通过重复这样的话去评价自我,往往过高地评价自己,期待奖励或瞩目。当然,家长的价值取向也是孩子攀比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 虚荣虽为贬义词,但往往源于自尊或是过度自尊导致的自卑,攀比心更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现象,儿童有点攀比虚荣也是正常的,表明他们愿意展示好的一面赢得别人的认可和称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只要父母引导得当,这种出于好强、向上的攀比和价值观的适度虚荣,恰恰会成为孩子见贤思齐的动力,促进孩子不断积极进取。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自尊不是来自对自己的认同,而是来自物质层面的追求或家庭、亲友的光芒,就会成为徒慕外表、吹嘘夸口、无中生有,甚至黑白颠倒的世俗虚荣心。因此,家长不必闻“虚”色变。 何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教育界有句名言,每一个问题小孩的背后都隐藏着问题家长。因此,一个理性的家长发现孩子有攀比虚荣的不良苗头时,最先做的应是反思——反思是否正是自己的价值观存在偏差或是教育方式欠妥,才耳濡目染地造就了这个虚荣攀比的孩子,如果有,首先应端正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再利用虚荣的积极意义予以正面引导。 ◆名牌消费与物质虚荣 在条件允许范围内追求名牌无可厚非,但家长不该在幼小的孩子面前强调名牌的优越性。有些爱慕虚荣的家长在孩子面前随意流露对名牌商品和奢华生活的羡慕向往,省吃俭用购得一两名牌沾沾自喜。还有些家长因童年物质匮乏,便补偿性地用物质满足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而且不忘强调“这可是牌子货,你看爸爸妈妈多爱你!”“牌子”慢慢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孩子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拜金小孩用物质享受和名牌消费来包装和武装自己。 ◆精神虚荣与压力转嫁 父母欣赏夸赞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成绩和荣誉当成自己的精神财富,逢人便炫耀展示。在迎来夸赞和光环的同时,有的孩子滋生了强烈的优越感,不能接受失败、面对平凡;有的孩子为了继续让父母满意,苛求自己保持优秀和完美。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并有严重的“母为子贵”的虚荣,总是将孩子作为攀比对象,只看得孩子用功,看不得孩子娱乐,关心的永远是分数。孩子承受着家长无意中转嫁的压力,想不攀比、不虚荣都难。 聪明的家长怎么做 过度的虚荣有碍孩子进步,甚至会形成妒贤嫉能、冷酷偏执的性格。家长既要细心地观察孩子,敏锐捕捉孩子的心理动态,又要循循善诱,及时引导。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着痕迹,但孩子从正常的攀比发展为过分的虚荣必定会留下痕迹:案例中月月的夸口、对别人的家庭条件表现出的羡慕、对同学的优秀流露出的嫉妒、因自己的奢求未被满足而产生的抱怨……日常生活中发现这些蛛丝马迹时,聪明的父母要善于点滴教化,润物无声地予以引导。 ◆用动画片“说事儿”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从小就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给幼儿讲故事、陪他们看动画片时,要利用那些可以借题发挥的情节。比如让孩子比较“油亮脖子金黄脚”的大公鸡和其貌不扬的啄木鸟谁漂亮,然后引导孩子比谁的贡献大,最后启发孩子不能只追求外表,而要努力学习长本领。 ◆借生活实例“开讲” 现实生活中正反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只需一两句观点正确、态度鲜明的点评,就可以让孩子明辨是非。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和价值所在,并帮助孩子找出优点,克服缺点,增强实力,培养自信。 比如孩子羡慕别人的豪华奢侈时,家长要启发孩子想一想,学校里那些最受尊重和欢迎的孩子,是公主阔少还是成绩优秀、关心集体、善待同学的孩子?借此告诉孩子,物质条件是生活的基本需求,优越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而且人更应该追求精神的优越,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更有益的人。 ◆巧妙利用攀比心 孩子有了攀比心,父母不妨借力发力。比如对月月的问题,妈妈就可以假装无意地向孩子了解其他家长的职业,然后分析评论医生、设计师、教师、作家等各种职业的特点,灌输“职业无高低贵贱,都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思想,顺势把话题转到爸爸的工作,听听孩子对父亲的评价,告诉孩子爸爸设计过很多大楼,但他仍然在不断地学习,希望能有机会设计一个医院大楼呢。 如果孩子主动坦白自己说了大话,就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告诉她家长的成就只代表家长,问问孩子的职业理想,并顺着她的思路引导她如何才能实现理想。如果孩子不坦白吹嘘的事情,也不必急于揭穿,启发孩子认识到家人的成就不属于她,引导孩子与别人比学习、比品行,鼓励她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赢得别人的尊重。迂回教育比粗暴地揭穿大话、讲大道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