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妈妈造就个性女儿 从女儿一出生,杨剑就把她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从不糊弄她。女儿两三岁时,杨剑每次外出都不会像有些父母那样骗孩子,说“妈妈出去一会儿就回来”,或者趁孩子不注意时溜出门,而是对女儿实话实说:“妈妈要去逛街。”“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在家跟阿姨一起玩。”女儿似乎能感受到妈妈的诚意,总是很乐意地点头。杨剑说,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的诚实,让女儿从小就很讲道理,很坦诚。 杨剑在家看书时,也会拿一本带插图的书让女儿看。小丝思不识字,杨剑就让她先看图画,再琢磨内容。母女俩在家里可以各看各的书两三个小时,这有益于培养孩子安静的心性。在杨剑看来,一个人如果静不下心来,什么事都做不成。 在独自看书的过程中,小丝思学会了从书中发现问题,她会向妈妈请教。杨剑这时候才会给她讲讲书里的故事内容,无意之中,杨剑通过这种方式,教女儿学会了思考。因此,惠丝思小小年纪就很有主见和想法。 因为个子比较高,幼儿园还没毕业,惠丝思就跟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差不多高了。上完幼儿园准备上学前班时,她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学前班,我想上学。”看女儿一脸认真,杨剑答应了。 当时住处附近有两所小学,一所是师资力量比较好的华师附小,一所是教学质量一般的广埠屯小学。华师附小离家有些远,还要过一条大马路,而广埠屯小学则离家很近,下楼走几分钟就到了。杨剑和丈夫工作忙,没时间送女儿上学,便就近把女儿送进了广埠屯小学。 因为年纪小,又没有上过学前班,小丝思的成绩不太好,特别是数学,经常只考二三十分。杨剑只好晚上给她补习,但碰上她出差,女儿的成绩又会下滑。杨剑从不责备女儿,而是帮她找原因,引导她改进学习方法。在辅导女儿的过程中她发现,小丝思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不到10分钟就开始走神。她想,女儿在学校的情况肯定也差不多,要不学习成绩不会那么差。 为了让女儿能够集中注意力,杨剑准备了一把小木尺,当女儿分神时就轻轻打一下她的手心。不能说是惩罚,只能算是一种提醒。一晚上不知要打多少下,但杨剑心里很清楚,孩子只有5岁多,自制力肯定不如六七岁的孩子,只能慢慢来。 当亲友问起小丝思的学习成绩时,杨剑总是半开玩笑地说:“这孩子啊,喜欢坐跷跷板,成绩忽上忽下的。”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说女儿成绩差、脑子笨什么的,而是小心地保护着她的自尊心。除此之外,碰上合适的机会,她还会对女儿大加赞扬和鼓励。 一天,带女儿逛街的时候,小丝思看上了一本漂亮的日记本,想买。杨剑便说:“买可以,但你要每天写一篇日记。”小丝思爽快地答应了。 杨剑至今还记得女儿写的第一篇日记,加上标点只有12个字:王阿姨来我家了,我很高兴。全是拼音。第二天的日记则是:王阿姨来我家了,我十分高兴。 杨剑啼笑皆非,跟女儿讲,日记不能这么写,以后你会写二十分三十分高兴,这日记等于没写。小丝思嘿嘿傻笑。 过了几天,杨剑带女儿去公园看菊展。千姿百态的菊花煞是好看。杨剑让她用一句话来形容菊花,小丝思想了半天,冒出一句:菊花真好看,像一个个小灯笼,形容得还挺形象的。杨剑大大表扬了女儿一番,回家后趁热打铁,让她以看菊展为题写了一篇日记。 第二天,老师也带小丝思和同学们去看了菊展,回来后要求写一篇小作文,小丝思便在头一天写的日记的基础上写了一篇作文。老师直夸写得好,当成范文让她在班上给同学们念,这是小丝思上学后第一次受到老师表扬。杨剑听说后趁机鼓励女儿:“你看,只要用心准备,其实学习也挺简单的,是吧?” 得到老师和妈妈的双重表扬,小丝思心情格外好,重重地点了点头。 择机引导女儿树立目标 杨剑给小丝思买了很多课外书,一有时间母女俩就各占一个沙发在家里捧读。去动物园或者公园玩,杨剑会有意识地引导女儿细心观察,回家写一篇日记。因此,小丝思的作文一直很好,语文成绩也可以,但数学成绩仍忽上忽下。 一天,杨剑严肃地和女儿谈了一次话,问女儿长大了想干什么。小丝思说不知道。杨剑说:“如果你不想学习,可以去做生意,会算术会认秤就行,卖水果卖菜都是做生意。”小丝思直摇头:“我不做生意。”“如果你想做别的工作,还需要其他知识,现在就得好好学习。”杨剑很郑重地对女儿说。 这是杨剑第一次跟女儿谈起将来。虽然小丝思还不是很理解,但她模糊地意识到,如果数学一直学不好,将来可能只能去做小生意了。这种危机意识让她开始有了学习的动力,上课时也懂得了克制和约束自己。 小丝思喜欢画画。看人家的孩子课余时间都学了一项甚至几项特长,杨剑就想让女儿学画画。可当她征求女儿的意见时,被很有主见的女儿一口回绝了,说她自己画就可以了。 杨剑的妹夫画画不错,小丝思每次见到他都会向他请教。后来妹夫告诉杨剑:“每次看小丝思画的画,都发现她比以前有进步。这孩子对画画还挺痴迷的,也很用功。”杨剑很欣慰,女儿说她自己画就可以,私下还真的下工夫在学、在画,看来女儿能够说到做到,她的话是可信的。 小丝思小学毕业时,成绩中等,因为她就读的广埠屯小学属普通学校,所以小学毕业直接升入对口的普通中学卓刀泉中学,进了一个程度中等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