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 大家好! 我儿子今年13岁,读初二。他性格活泼,平时特别阳光,可是我对他那种出奇的自信感到担忧。他总是认为自己是一名优等生,可是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无非是中等。我一批评,他就搬出班里考得不如他的孩子作挡箭牌。 如果说只是考试这方面倒还罢了,要命的是他很少把别人放在眼里,总觉得别的同学什么都不如他。因为这个原因,班主任不止一次向我提到儿子对同学缺乏礼貌。我和他爸爸几乎天天给他讲道理,却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我不想让儿子变成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想让他在乐观的同时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不知怎样教育她,才能改变这个现状。 阁楼里的妈妈 家长“持矛”,孩子才学会了“举盾” 我女儿也出现过同样的问题。上学期期末考试,她成绩不理想,我说她两句,她就随口回道:“我那几个好朋友都没我高,你还不满足呀?”我说:“你这孩子怎么老拿别人当盾牌呢?”可女儿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幡然醒悟——“你们平时不也拿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当‘矛’使吗?”看来问题出在我和她妈妈身上,她是学了我们的坏毛病。 我建议你不妨试一试,平时不要只拿你儿子和别人比,要看他平时是不是努力。如果他一直很上进,那你应该肯定他、鼓励他。只有孩子和自己的过去比,进步了,这才是最现实的进步! 史文哲 没有无来由的自信! 孩子自信过多的源头在哪里呢?这是最需要弄清的。你儿子是不是从小在家里被几代人宠着,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呢?如果是,他当然可以错误地认为自己不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 你儿子是不是经常受到表扬,而且比较频繁?如果是,这可能是他性格活泼的原因之一,也是过分自信的因素之一。针对他目前的“特殊情况”,建议你适当减少表扬的频率。只有“浓淡”适度,才能避免反作用。 梁庆梅 制造“挫败感” 老师反映你儿子对同学不礼貌,我觉得不是礼貌问题,而是因为你儿子气太盛,所以才目空一切。越是比别人强,越是应该有气量。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你“倚强凌弱”,并非真正的强者。何况,我们不一定真的比别人强。 你儿子的性格在一个大环境中往往可能成为“公敌”,容易给自身和他人带来许多伤害。所以,你要趁早杀杀他的气焰。你最好创造机会,带他多接触一些“高人”,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或者,让你儿子多参加几次他没把握的竞赛,故意和他交流一些他感兴趣但又比较复杂的知识和资讯,目的是要用事实告诉孩子,他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 陈晋华 不要“唯成绩独尊” 孩子有什么气焰可杀?难道成绩不好就不能认为自己是优等生?成绩好了,就是优等生吗?答案是:NO!这是我们“唯成绩独尊”的传统思想在作祟。你儿子没有整天为成绩而耷拉着脑袋,你应该庆幸才对呀。 “我儿子从来都是目中无人……觉得别人都不如他”,这可能也只是你对儿子平时一些偏激的话语做出的总结和推断。孩子有很多话是无心之语,所以这属于臆测,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殷添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 家长关注孩子,应该尽可能了解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儿子既然那么自信,说不定他除了成绩,还有很多地方比别的孩子强,只是你没有发现。每个孩子内心都有自己觉得骄傲的地方,而且这地方不止一处,一个人的自信完全可以建立在他的强项上。你儿子可能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没准儿他在个人才艺、人际交往、体育活动等方面出类拔萃呢。所以,他可能并不是盲目自信。 连允廷 帮孩子卸下“面具” 我还有另一种猜想,你儿子的自信恐怕只是表象。正因为自信不足,他才需要伪装得更加自信。也许他心里比谁都明白自己的不足,只是暂时还没学会面对。 我们家长不光要经常给子女讲道理,还应该多听子女的诉说。当孩子失落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安慰、问清其中原委,积极给孩子出谋划策,协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孩子戴着面具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檀香木 融入大环境的过程也是克服自大的过程 孩子自大,说明他没有把同一个环境中的他人与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来看待。可以想象,孩子可能很少体会到与人和谐相处的快乐。 家长如果能鼓励孩子经常参加课外活动,无论是一次羽毛球比赛还是一次野炊,都会远离成绩因素的影响,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相处。或者鼓励孩子请同学们来家里聚会,主人的身份会让他学会待人接物,多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能慢慢地融入集体之中,体会到与人相处的快乐。而这个融入的过程,也是孩子克服自大的过程。 邵雯可 学会自省才能一劳永逸 不客气地说,你儿子是缺乏自省能力的。尽管他只有13岁,但至少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可是他没有。不懂得自省的人,很容易会被周围环境所孤立。 培养孩子的自省能力,最关键的一点是家长应该从改变自身态度做起,不能孩子喜笑颜开我们便眉开眼笑、孩子垂头丧气我们便冷眼相对。只有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父母的引导,有效抗拒好胜心、虚荣心带来的诱惑。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家长可以借助于实际问题,帮助孩子学会剖析自己。日积月累,便会养成一种良性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