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蜗牛”公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华家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0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案例小故事

      婧婧动作超慢,洗漱慢,吃饭慢,早晨起来一点儿不着急。以前幼儿园离家近倒不觉得怎么样,如今她的学校与妈妈的单位不顺路,每天急得妈妈这边跟火上房似的,婧婧却还是慢腾腾地。妈妈多次跟她讲时间是自己节约出来的,婧婧却瞪着大眼睛,你说你的,她慢她的。妈妈用过多种方法,软的硬的,一直寄希望在最后一招上。这招多人向她推荐过,就是在某天早上不管她,让她使劲地磨蹭,被老师批评一次迟到,就能长记性。

      终于有一次婧婧迟到了!那次是因为妈妈没在家,爸爸不习惯照顾她。据说爷俩手忙脚乱够快的,可是仍迟到了。婧婧怕被批评,任凭爸爸哄劝,就是不肯进教室,最后是爸爸厚着脸皮找老师出来“请”的孩子。妈妈觉得婧婧挺在意迟到这事的,就想借此改变婧婧。开始的两次提醒能看出婧婧着急的样子,然后就没记性了,又恢复成老样子。妈妈严肃地问她是不是还想迟到啊?婧婧竟然急眼了,回应说迟到就迟到呗!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坊佛说的是与她不相关的事。

      妈妈很犯愁:怎么摊上这么个慢孩子呢?

      原因解读

      时间观念的不完整

      时间本身是抽象的概念,在幼小孩子的眼里更是模糊的,“早晨”对小孩来说只是笼统地起床吃早饭,然后去上学,但是起床后与上学之间具体的间隔是多长时间,这期间要以什么样的速度做事,才能使自己和妈妈不迟到,孩子不是很清楚。时间概念的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清晰、具体。但靠家长每天唠叨与催促,企图达到让孩子自己从生活经验中去摸索建立,会走一段弯路,再伴随父母包办代替的做法,会拖延孩子建立完整时间观念的时间,从而出现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孩子的体验权利被剥夺

      孩子因身体发育不完善,协调性不好,做不快、做不好事情,这时的家长应是宽容的,有耐心的;有些急脾气的家长或是嫌孩子小做得慢,认为帮孩子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是爱孩子的一部分。爱里却隐藏着一个问题:使本来做事经验少的孩子失去动手机会,失去对做事能力的体验,严重地说是剥夺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机会。

      一旦孩子成为小学生,时间紧迫感使家长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同时认为孩子到了可以做好事情的年龄,抱怨与责怪孩子做事情的慢与不利索,孩子会感到灰心、自卑,或是无所适从,做得更加慢。这时有一部分家长甚至想到运用惩罚手段,希望孩子能立竿见影地改正错误,成为期望中的样子,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需要提升能力的不仅仅是孩子

      溯其原因,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因缺乏知识、意识、技能而出现的问题。问题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但需要提升能力的是家长与孩子双方。

      孩子没有良好的做事经验与习惯,被动地出现了动作慢等一系列现象。前因在上面分析过了,与家长的过度呵护有关,这是家长的“手”容易犯的错。

      家长的“口”也容易犯错。说起孩子的“慢”时口若悬河,被问到孩子是否有“快”的时候,却需要想想。对一个将自己的评价依赖于成人的孩子来说,当负面信息被强调多次,等于变相强化了孩子“慢”的意识。孩子会习惯或者无奈于自己的“慢”,最终只好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家长的“心”也有犯错的时候。如果家长贪心重,便会“得寸进尺”,当孩子努力完成事情后,等待孩子的是另一个任务。聪明的孩子便会选择消极拖沓的方式,主动变慢,磨蹭是孩子对付家长的招数。

      惩罚为什么无效

      婧婧妈提到让孩子承受自然后果是最后的王牌。想利用此事刺激孩子动作快起来,为什么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原因在于把自然后果与惩罚混淆。惩罚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家长有了偏差认识,认为只有孩子经历“痛苦”,才会认真对待问题。迟到对孩子来讲是痛苦与可怕的记忆,应该帮孩子分担痛苦心理感受的妈妈却扮演了揭伤疤的角色,使积极解决问题的转机,变成了对孩子的二次伤害。孩子失去了对“慢”行为反思的机会,继而将精力转到抵制家长的嘲讽与揭短上。很可能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孩子越大越难管”的新的问题会出现,进入一个亲子关系的恶性循环。

      家长对策

      1.家长要查找一下自身的毛病,揪出孩子“慢”后面的真正原因。更新教育观念,将动手能力还给孩子,不草率地给孩子定性为“慢”。

      2.家长有意识地使用孩子熟悉的、能理解的具体事情,来向孩子表达清晰的时间概念,加强与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的时间观念。语言上禁用“快点儿!快点儿!”类似词汇催促孩子,让孩子在时间面前从容成长。

      3.家长做好表率作用,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做事技能。耐心细致地传授给孩子做事的先后顺序及要领,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对其行为起到正面的强化作用。通过培养孩子的做事技能,向孩子传递信息: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善于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技巧。

      4.当孩子遭遇到“慢”的惩罚时,家长要理解、同情孩子,引导孩子学会对父母倾诉,这是孩子接受父母建议的前提。没有压力,乐于做事情,是孩子做快、做好的基础。

      5.在尊重孩子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前提下,与孩子共同商量制订一份科学的合理性计划,并根据孩子的实行情况做酌情修改。培养孩子计划时间、统筹时间的好习惯。

      温馨小贴士

      1.带孩子去选一个喜欢的小闹表,挑一个寂静的时刻和孩子一起聆听钟表的“滴答”声,在孩子感兴趣时给孩子讲解时间在“滴答”声里流逝,让孩子从而有珍惜时间的概念,借机教孩子认识钟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