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离不开谎言

作 者:
史宇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健康世界

内容提要:

没有人希望被骗,可惜几乎人人都不能幸免。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其实生活在谎言中,每天临睡前反思这一天的生活,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说谎大王。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0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撒谎。美国总统尼克松就曾因“水门事件”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在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两位总统都曾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不仅这些公众人物,我们每个普通人也都撒过谎,只是谎言有善意恶意之分,动机不同,对他人的影响程度自然也不同。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尔德曼认为,谎言存在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深思熟虑后故意误导;二是无意识地脱口而出。

      说谎的动机主要分为3大类:第一类,为讨别人欢心;第二类,为夸耀自己;第三类,自我保护。我们似乎生活在谎言的世界里,好在生活中的大部分谎言都是出于礼貌的应对,如“你这样穿一点也不胖啊”、“改天找你喝茶”、“我今天不能来了,我病了”、“我给你打过电话,但打不通”,等等。可见撒谎并不完全等同于恶劣的行为。

      说谎也有积极意义

      我们从小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所以,成年后大多数人会赋予说谎很多负面色彩。偶然间看到一则小学生作文,很有感触。小作者说,自己在语文课上收获最大的,就是老师对“说谎”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进行了新的解读。原来一直以为凡是说谎都是可耻的,没想到说谎也会有好处。的确,中国传统教育一直都在强调做人要诚实守信,却忽略了说谎的另一种形式——善意的谎言。

      尼采说过:为了生活我们需要说谎。马克·吐温也有一句名言:没人能忍受与惯于坦率直言的人生活在一起。不过谢天谢地,我们谁都不必非得如此。由此可见,说谎也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和生存的需要。

      也有心理学家认为,说谎是连接一个人的信仰、感知、预期、幻想等内部世界和现实的外部世界的桥梁之一。可见说谎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谎言会带来伤害

      但不论如何为说谎解脱,说谎还是一种经常困扰人们,甚至给人们带来很大伤害的行为。特别是被谎言所欺骗的人们,心理上的巨大愤怒及其他心理体验,让说谎行为的受害者无法原谅说谎的人。商家的谎言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更是社会的一种丑恶现象。

      心理学上有一种被称为“说谎癖”的心理疾病。患有此病的人会无缘无故地欺骗别人,说谎的时间过长或次数过频,以至于给被谎言蛊惑的人造成某种危害,这样的说谎就是一种病态了。说谎成瘾的人,即使在不需要说谎的情况下,仍然有意或习惯性地自然而然地说谎。有的说谎者是为了中伤别人,当看到有人相信谎言时便沾沾自喜,说谎成了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说谎者则仅仅是用撒谎来获得变态心理的满足,虽然屡屡被揭穿,但仍乐此不疲。

      说谎是一种个人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往往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谎言隐瞒真相,直接影响对一件事一个人的评价。一个人说谎次数多了便失去诚信,如果这个人掌握大权,就可能祸国殃民。对于说谎成癖的人,我们一是同情,二是不要轻信,三是建议他早去看心理医生,尽快矫正自己的病态,以免害人害己。

      说谎有着复杂的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原因,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值得我们对这种现象加以关注。我们对伤人的谎言不能听之任之,但在生活中如何识别别人说的是谎言还是实话呢?心理学家教给我们一些方法。

      “微表情”能辨别他人是否在说谎

      如果说谎者有007那般的意志、技巧,或者凯瑟琳(《本能》中莎朗·斯通饰演的杀人犯)那样的高智商,那就算是测谎仪也束手无策。

      值得欣慰的是,大多数人其实很难隐藏真实的表情,最多的线索在脸上——当情绪有变化时,我们的面部也会有种奇特的习性,做出相应的表情而暴露真实的想法。情绪的表达是下意识的,基本上难以抑制或隐瞒。也就是说,无论嘴里讲得多么天衣无缝,一瞬间的表情迟疑、语调或手势变化,都可能随时拆穿谎言。这些最短只持续1/25秒的瞬间表情,被称为“微表情”。

      有人开玩笑说,前一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潜伏》就是一个关于撒谎的故事。主人公余则成在撒谎时会不停地转眼睛,中间会停顿,这是因为他在不停地思索,但他会看着你的眼睛说话。撒谎就是要把假的说得比真的还真,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细微的表情发现他在说谎。无论这个世界的谎言如何泛滥,试着去读懂微表情,我们就有了保护自己不被谎言欺骗的有力武器。

      如何教育孩子

      话说到此,很多家长都有些困惑:该如何教育出一个诚实守信却又懂得语言艺术的孩子呢?

      社会学家发现,说谎是孩子的本能,是人类自我保护意识行为,通过否认事实逃避责任和处罚,或得到某种好处。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则关于分苹果的故事。小时候,有一次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小男孩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他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一个?男孩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他自己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子弟弟一眼,责备道: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小男孩灵机一动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小男孩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了他。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此,男孩学会了说谎。以后,他又学会了打架、偷和抢,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不择手段。后来,长大的男孩被送进了监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