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攀比心理的成因及调适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华家教

内容提要:

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咨询师邬小平说:“家长的攀比心理可能比孩子的攀比心理更需要加以重视。因为家长的攀比心理,不仅会对实施家庭教育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而且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些年在家庭教育的调研中,我发现孩子的攀比心理有些并非来自他们自身,而是来自家长。”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0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家长的攀比心理与孩子的攀比心理有着较大的区别。

      孩子的攀比心理,与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育特点有关。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的攀比心理,主要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模仿、好奇、向往。攀比的对象,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比如,吃、喝、玩具、用品、穿戴、零用钱、住房、家中财物等方面。由于这种攀比心理比较单纯、幼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会逐步得到改善。

      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则比较复杂。既有物质层面,又有精神层面。主要还是在精神层面,特别是涉及到与孩子有关的方面。比如,在孩子入托入学以前喜欢与别人比孩子的穿戴、玩具、用具、身体发育、智力培养等;孩子入托入学后喜欢与别人比孩子所上幼儿园、学校的名气、孩子的入学年龄、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特长培养、孩子获得的奖项、外界对孩子的赞美等方面。由于这其中夹带了不少家长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所以往往容易造成孩子难以承受、家长身心疲惫的情况。有着攀比心理的家长很难对孩子的攀比心理给予积极地引导,有的甚至还会让孩子处在较多负面情绪笼罩的家庭环境之中。

      分析家长攀比心理的成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望子成龙心切

      总想帮助自己的孩子加快成长速度,生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确定的标准,而是有着共同心愿的家长们互为参照物,设置在孩子们面前的一个个人为目标。如有的小学生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要达到85分、90分,甚至更高。这些标准已经远高于教育部门规定的及格标准,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可是即便达到了这些要求,当家长听到班里还有人分数更高时,就会不高兴,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发挥出更好的水平。类似这种过高的期望值,使得家长们形成了一种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的习惯,以为这样才能找到差距,激发动力。

      2.过分看重面子

      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显得尽善尽美,在对孩子的要求中不仅包括了孩子应该做到和可能做到的,甚至还包括了家长喜欢但没有做到的。如一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喜欢用简单的方法去获取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喜欢安排孩子去学习一些他们不一定喜欢的课外项目,喜欢过分宣扬和奖励孩子取得的一些成绩和进步,喜欢掩饰孩子正常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是为了孩子,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虚荣心。家长对面子的过分看重,导致了他们总是在与别人孩子的比较中争强好胜,寻求心理平衡。

      3.从众导致盲目

      总想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但又确实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有些家长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如别人的孩子提早上学,自己也不甘落后,想方设法赶快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别人的孩子参加英语学习班,也给自己的孩子报英语班;别人的孩子上奥数班学习,也让自己的孩子上奥数班。以为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了和别人的孩子一样的条件,自己的孩子就不会比别人的孩子差。在这种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家长就会比较多地去关注别人的孩子在做什么、做得怎样,比较多地去顾及自己的孩子还有哪些没有赶上,需要继续跟进,从而导致盲目跟风。

      调适家长的攀比心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平常心对待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个体,而不是家长个人愿望的载体。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发展能力、身体条件,每一个家庭也有自己的具体情况。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孩子之间没有绝对的可比条件。家长应该注意克服自己性格和心理方面的一些弱点,尽可能避免把成人之间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强加于孩子。家长应该认识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自己去面对,而不能相互替代,孩子不可能承担起弥补家长心理失衡的重负。特别应该注意调整自己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给他们尊重、鼓励、信任、帮助,与他们共同成长。

      2.更多地了解孩子

      家长是与未成年孩子接触时间最长、最有条件了解他们的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和人格,特别是了解孩子的需求。在孩子出现了成长中不可避免而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客观面对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承认各有所长,看到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希望。只要从自己的家庭实际出发,用心去研究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过多地与别人攀比,就有利于家长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利于帮助孩子确定可行的发展目标。

      3.用科学的方法教养孩子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把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抚养和保护融为一体的亲情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的同时,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做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为孩子创建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家长们可以共同探讨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良好习惯、吃苦精神和责任心等共性问题,怎样对待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怎样为孩子创建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怎样为孩子起一些好的带头作用。让家庭中消极的影响尽可能少些,积极的影响尽可能多些。科学的教养方法可以让我们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少走弯路,淡化攀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