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能力是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发。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本文拟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比较的视角,结合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对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提出一些策略。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巨大,中美两国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比较显著,导致中美两国在教育观和知识观上极为不同。中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的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与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和自立的意识,而中国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严格、严密和严谨的态度。具体在家庭教育层面,笔者认为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差异: 1.价值观与发展观不同 中美两国对孩子的价值期待是极为不同的。在中国,在传统的思想影响下,父母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单一的价值取向导致有的家庭重智轻德,过分看重考试成绩,造成小孩压力过大,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相对来说,美国的父母对孩子的价值期待更宽松,他们更看重孩子个性的发展,认同孩子个性发展的差异,注重其潜能的开发。 2.亲子观不同 由于中国现行的生育政策,大多数父母只有一个小孩,以至于很多父母对孩子常常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过度溺爱,另一种是过分严厉。前者容易使孩子骄横并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人相处;后者往往使孩子习惯于顺从父母的意愿,导致成年后很难自我决策,甚至胆怯,无法独立。美国的父母则相对民主,他们尊重孩子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热心参与孩子的活动。因而,美国的孩子大多比较活泼大胆,在父母面前会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 3.教育观和学习观不同 中国的家长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对其品德及个性的培养,重视学习的结果即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来说,美国的家长在孩子的智力培养方面更注重能力的锻炼,乐于培养孩子如何去发现问题,他们鼓励孩子多思考、多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多动手实践,并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信、敢于探索等个性。“如果你不放弃,你永远不会失败!”从美国总统林肯这句名言中,我们看到了美国人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与美国的教育观念是分不开的。 4.评价观不同 受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在方式上往往简单直接,如一味表扬、奖励,或严厉批评,容易造成孩子自傲或自卑。在评价的内容上往往单一,如只表扬学习成绩而不鼓励体育运动取得的成绩。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表扬的范围也相当广,孩子会因为做好一件小事而得到父母的表扬,他们对孩子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激励性的评价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乐于挑战新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创造潜力提供安全的环境 环境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麦金农等人的研究发现,创造性儿童的父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民主的、宽松的行为风格与作风;其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三,乐于思考事物内部规律。父母尊重儿童,信任儿童的能力,容许儿童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具体说来,良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是: (1)民主的成长环境 在民主式的教养下,最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天分,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才敢说、敢问、敢做,创造的潜力能得到较好发展。 (2)和谐的家庭关系 父母要养成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和儿童亲切交谈,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不武断,也不无原则地迁就。 (3)一定的物质条件。 家长一方面要提供合理的营养,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提供一定的玩具和活动场所,为孩子的创造性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2.创设条件与机会,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联的,儿童的好奇心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儿童通常对事物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在成人眼中可能是天真、古怪,甚至近似荒诞、离谱的,他们的“探究”行为也常常不合情理,甚至会导致破坏。对此,父母一定要予以支持和理解,对孩子的好奇心要加以正确引导,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给孩子提供方法上的帮助,启发孩子自己去探求答案,鼓励孩子参加探索活动,使孩子从小乐于探索、勇于探索。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提高孩子的敏锐感知力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儿童生来就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儿童就会以一种敏锐的观察力独特地感受周围的事物。由于儿童时期的注意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需要父母对其进行科学引导。首先,要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对孩子好奇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发散性引导,拓宽他们的兴趣。其次,由于孩子观察事物一般不细心、不全面,父母应引导孩子如何观察,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这样既可使孩子的兴奋中心不断转移避免疲倦,又可以集中精力专心于同一事物,进行全面深入地观察。观察力的培养可提高孩子对事物的敏感性,让孩子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