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对考试与分数的情绪管理水平

作 者:
晏红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家教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儿子从小学到初中,我发现他的变化不仅表现在身体特征和知识能力方面,也表现在对考试与分数的认识、态度和情绪管理水平上。后者是反映孩子心理素质和个性与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敏锐地观察到这些现象,对家长理解和教育孩子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对考试与分数“无所谓”的快乐状态

      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了考试分数的呈现方式,使孩子和家长也转变了对分数的了解方式、教育态度和管理方法。以前全班学生考试分数进行公开大排名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小学阶段期中、期末成绩单换成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这里看不见用分数表示的定量评价成绩,只能看见用“优”、“良”、“达标”和“再努力”所表示的定性评价成绩,大多数学科都采取“自评”、“互评”、“师评”三种方式。几年下来,我看儿子的评价手册里不管是自己评价、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大多数学科成绩都是“优”,在评语中,各方面的优点非常多,基本没有缺点,至于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在评价手册里也看不出来,总之,让人有满堂彩、大团圆的感觉。

      学校对分数的这种管理方式培养了儿子对分数的“无所谓”态度。在单元测验和阶段考试中,儿子经常会拿回家试卷让家长签字。这些试卷是有分数的,但是家长解读这些分数的意义比较需要“内功”,因为学校不告诉家长也不告诉孩子这些分数在班级的排名。每次问儿子别人考得怎么样,他基本上说“不知道”。我让儿子问问别人考得怎么样,他基本上不问。即使问了,得到的结果总是他的分数比较高。后来我也就不再关心别人的分数了,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我也不太清楚儿子的分数是高还是低、学习是好还是不好。我知道有的家长为了准确了解孩子的成绩在班级的地位,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详细交流,这种事情我一次也没做过。一方面,我认为老师上班时间一心一意用在教学和管理上,不应该总是打扰人家。下班的时候老师还要操持家务、放松休息,甚至为孩子批改作业,就更不应该打扰人家了。因此,每次签字的时候,我既无法说孩子考得好,也无法说孩子考得差,总是表达同样的意思,也就是“谢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孩子需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出更好的成绩”之类的话。这种反馈对儿子没有任何压力,所以不管考得怎么样,他都拿试卷回家让我签字。

      学校对分数的管理方式如此含蓄、隐晦是“别有用意”的。一方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家长的面子。如果大排名的话,除了第一名外,其余所有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败感,不能让孩子这么小就认为自己是失败、无能的,也不能让家长这么早就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这是在提示孩子和家长对分数的一种态度:“管好你自己,不要管别人。”平时拿到作业和试卷以后,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根据作业和试卷的正误情况分析孩子知识学习的薄弱之处,然后加强指导。

      在对分数“无所谓”的快乐状态中,我对孩子的竞争实力心中没底。因为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升初是电脑随机派位、就近免试入学,不经过考试,也就是说小学只有毕业考试,初中没有升学考试。初中又允许择校,那么学校凭什么录取孩子呢?所以很多家长在小学阶段为孩子报了许多课外班,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各种证书,把它们投到自己所选择的初中,为学校录取提供重要参考;有的家长甚至“脚踏多只船”,为孩子择校多所,一个一个地参加面试,算是丰富孩子的经历,让孩子产生压力,培养竞争意识了。而在小学阶段,儿子的课外班和证书恰恰是极少的,他所获得的班级和校级的证书或奖励只是一些“积极发言星”、“年级科技星”、“读书小明星”等等,无论级别和等级,我估计都没有什么竞争力。于是,我只好帮助孩子好好准备面试。我打听到面试不考文化课,老师会海阔天空地问一些问题,观察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凭感觉录取。于是,我就模拟一些问题指导孩子怎样回答,参考有些学校往年的面试题目。我教孩子怎样回答“你认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你上初中以后的打算是什么”、“你觉得做什么事情最快乐”,甚至还有“你认为什么是幸福”这样的抽象问题。儿子对这种考试很感兴趣,不管猜的题目准确不准确,反正有所准备了,他显得很自信。他自己感觉面试效果不错,最终被录取。

      我感觉在小学阶段,学校对分数的管理方式培养了孩子对分数“无所谓”的态度,也迫使家长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对分数无所谓不等于对学习无所谓,它要求家长改变简单地依赖对分数的关注来指导孩子学习的教育方法,而要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角度来关心孩子的学习,除了关心文化课学习以外,还要关心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学习,真正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对考试与分数开始“有所谓”了

      美好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一上初中,孩子就不得不对分数开始“有所谓”了,我很高兴孩子有这种变化。因为还有三年,孩子就要完成义务教育,而且没有免试入学的高中了。在这一段时间,孩子只有学会在意分数,对分数保持一定的敏感和压力,才能以合格的成绩初中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好的高中。

      初一和初二,孩子的心态逐步变化。初三,孩子快速变化。这种成长得益于学校对分数的管理方式,它也带动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教育。

      初中开学不久,儿子就得到一个校园网电子信箱的用户名和密码,电子邮件成为学校发各种资料和通知的重要渠道,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方式。与小学相反,初中的各科成绩均是用分数表示的定量评价成绩,没有用“优”、“良”、“达标”和“再努力”所表示的定性评价成绩。每到期中、期末或阶段性考试,老师都会把儿子各科分数和总分、班级各科的平均分以及儿子各科分数和总分在班级的排名发到电子信箱里。然后老师对全年级学生分数进行大排名,这样每个学生每次考试成绩在全年级的排名,老师很清楚;最后,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把每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告诉孩子和家长,孩子和家长就能推断出自己孩子的分数在全年级的大致排名。如果想知道具体排名,可以单独问老师。这种分数管理方式使孩子和家长基本能够知己知彼,而且也保护了自尊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