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父母给了我信心和勇气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内容提要:

唐骏,微软(中国)终身名誉总裁。他领导的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营神话。他多次获得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中华十大英才管理人物、中国十大科技人物、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最有价值职业经理人等殊荣。他创造了日薪50万的记录,被誉为中国的“打工皇帝”。他在中国获得学士学位,在日本获得硕士学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他,对于中国的青年才俊来说,是一个标杆,一座山峰。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0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欢乐童年

      1962年,我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起初我不叫唐骏,而叫唐竞。我父亲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根据他的工作经历给孩子起名字。我哥哥叫唐政,因为他出生的那一年,我父亲开始从政,从一个普通工人变成了厂团委的宣传干部。我叫唐竞,是父亲为了纪念他从团委调到生产竞赛办公室当主任。我弟弟出生时,家里已有两个男孩,爸爸希望能要个女孩,结果又是一个小子,所以弟弟就叫唐余,多余的余。在常州话里,“骏”和“竞”发音相同,很多人把“竞”误读成“骏”,当我到常州市东方红第一小学上学时,名字被正式改为唐骏。

      我读小学时,按正常的工作时间,父母应该下午5点就下班的,但他们总要到晚上9点才回家。因为他们经常加班,每多干一个小时就有一毛钱的加班费。父母工作忙,鼓励大孩子照顾小孩子。当时,哥哥和我没少干家务。弟弟出生时,我8岁,我给他洗了3年的尿布。

      父母虽然工作繁忙,但很爱我们。每天他们回到家时,三个孩子往往已经睡下,但他们总要到孩子的床前看看、摸摸。蒙眬中,我感觉到父母轻手轻脚地走动,轻言轻语地说话。我母亲特别勤劳,而且善于持家。加班回家后,她会把第二天的饭菜烧好。通常是一盘青菜,炒好后放在桌上,留给孩子们第二天中午、晚上吃。母亲十天半个月会买一次肉,烧好后捞一勺出来放在青菜里,这样青菜吃起来就有了肉的味道。这样的日子,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到现在为止,我最爱吃的两道菜依然是青菜和红烧肉,总觉得吃不够。

      虽然生活艰辛,但我的童年不乏亮色。我们家的家庭气氛比较好,我爸爸经常让我和哥哥给他朗读课文,然后大声表扬我们。妈妈对我们也很满意,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跑来跑去。所以,从小我就不缺自信心。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我都是班长,后来又被选为大队长。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所住的弄堂,周围人都喜欢我,邻居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巧巧头”,常州话的意思是“聪明的孩子”。

      小学一年级,我就有了人生的第一次辉煌体验。那时正值“文革”高潮,经常有群众集会,批四旧、学毛选,声势浩大。有一次,在工厂食堂开会,上千人坐在里面,黑压压的一片。为了体现毛泽东思想的深入人心,我居然也被选为代表发言。轮到我发言,我个子矮,爬不上主席台,爸爸一把把我抱了上去。那时,我认字少,演讲稿是老师写好后让我背下来的。我依稀记得,爸爸在旁边兴高采烈地看着我,我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为了加强语气和气势,爸爸还教我在中间加了些手势。

      除了学校,在弄堂,我也是焦点人物。大运河边有个公园,里面有假山,是捉迷藏的好地方,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往那里跑。在那里,我的组织能力第一次得到施展。通常,捉迷藏游戏是一人抓多人,我觉得缺乏吸引力,提出了新的玩法。抽签把小伙伴分成三到四组,然后大家比赛,看哪组被抓的人少哪组就赢。游戏加入了竞争,变得更有意思了,因此小伙伴们都喜欢和我一起玩。

      鹦鹉学舌的演讲,游戏规则的创新,父母的赞赏和小伙伴的簇拥,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我拥有了空前的自信和满足。也许因为后来吃的苦太多,在记忆中,我甚至觉得读小学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快乐。

      苦涩少年

      谁也没有想到,我的黄金时代在我刚升入初中时就结束了。

      小学毕业时,我不但是班长,还是全校的大队长。升入常州市第七中学后,我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一定还是班长。正式开学的前一天,班主任通知我去她办公室一趟。途中,我幻想着被老师委以重任,可结果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整个办公室就她一人,空荡荡的。她客气地让我坐下,然后告诉我,新学期我的职务不是班长,而是体育委员。我的脸瞬间涨红了,然后站起来,气急败坏地质问老师为何不让我当班长。

      老师的理由是为了培养我,为了我将来在社会中能上能下。事实真相当然不是如此。但不管真相如何,这都让我大受打击,居然因此不想上学了。

      而正好这个时候,父亲提出家里盖房子,希望我和哥哥别上学了,在家帮忙。我感到了解脱的快意,而哥哥提出他要上完课再干活,因为他是班长,不能不上学。父亲同意了。我听了哥哥的理由,更觉得心灰意冷。母亲在一旁问我:“你也要像你哥哥那样吗?”我摇摇头。

      这段盖房子的经历,对我来说,一生难忘,影响巨大。

      那是我经历过的最冷的冬天。

      我13岁,读初一,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建筑工地的童工。

      每天早晨,我推着翻斗车来到大运河边,拿着簸箕从堤岸下到河边挑拣合适的砖石。它们埋在冰凉刺骨的河床淤泥中,用两手使劲抠才能抠起来。日后我虽然长到1.8米的个头,但那时又瘦又小。有些河段没有从堤岸下到河道的石梯,我只得奋力把盛满碎石的簸箕举过头顶,勉强放在一人多高的堤岸上,然后自己再爬上去,把碎石倒进小车。寒风中,簸箕里的河水从缝隙里流出来,沿着手臂灌进袖管,一直渗到贴身的衣服里,那滋味真是苦不堪言。

      父亲告诉我们,自打家里第一个男孩出生后,他和母亲就开始拼命攒钱,十几年下来,已攒下2800元的巨款。“地终于批下来了,给你们每人盖一间瓦房,长大后娶媳妇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