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和你做朋友?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心理与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0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不久前,我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看到几位神情颇为疲惫的孩子,他们规矩地站在老师面前。一位女孩说,每天天不亮就被妈妈叫起床,然后催促着她抓紧时间读英语,还经常说:“英语学不好可不行呀!它是‘工具’,是你将来谋生与干事业的基础。”另一位小男孩说:“就怕看见爸妈下班回家,他们到家后的头等大事,不是烧饭做菜,而是不停地盘问:有没有科目测验?有没有挨老师批评?那些话真像轰炸机,让我无处安身。”

      望着孩子一脸的无奈,我在心里想,家长望子成龙的希望无可非议,但是,过于迫切的心态与行为,让孩子躲都躲不及,孩子又如何去和家长交流呢?最近,有关方面对南京市区15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中34%的孩子认为,不愿意让父母做自己的朋友。本来血溶于水的亲情,竟出现这类问题,颇值得人们思索。

      家长:想爱孩子不容易

      世上没有不爱和孩子亲近的父母,在父母的“无限关怀”之下,不少孩子却对父母“敬而远之”。尽管如此,这些孩子仍然懂事地认为,家长这么做,是出于无奈,是在以他们的方式关注自己。为什么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问题?通过参加主题家长会,我发现有这么几个问题:

      1.由于相处时间的缺乏,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往往直奔学习成绩,班级排名,而无情地忽视了其他。有位家长无奈地说,他们夫妻俩都在新闻单位工作,工作稳定性差,加上职业的需要,还得不断“充电”,哪有多少时间以平和的心情、温婉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呢?所以不得不直奔“主题”了。

      2.在社会上不大得志的父母,心里有让孩子成功、安慰自己失落的补偿心理,因而不顾实际,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让人见了生畏。

      3.父母感情不和,让孩子也无所适从,左右为难,亲近哪一方,都会招来另一方的怨恨,甚至造成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困难。一位母亲说:“一次看到孩子的作文,发现其中写着不少他对家庭的无奈、怨恨:‘现在我还小,飞不起,跳不高,等我再长大些,我就弄些钱离家出走。’我看后,心里十分清楚,孩子这样,与我们这对貌合神离的父母长期伤害孩子有关。”

      在笔者的专项调查中,90%的孩子认为,与年龄相近的朋友在一起相处感到很高兴,因为彼此之间在各方面都感到平等,不需要掩饰什么,没有压抑感,甚至随心所欲。与父母交流时,总是把表层的,如学习成绩(尤其是好成绩)、学习费用说给父母听,内心世界却严密地封闭起来,担心说出“隐私”会遭到父母的指责,甚至暴力。所以,少说为佳,不说最安全。

      孩子:多夸夸我吧!

      家长最容易、却最难做到的,就是抓住机会,多夸奖孩子。

      我的一个侄子,因为学习成绩差,读小学四年级时,没有班主任肯收留。无奈之下,被父母送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读书,寄宿在亲友家里。有一回,女儿谈起他的境况时,说他很可怜。我不解地问:“他各方面不愁,哪里可怜?”女儿说:“没人看见他取得的成绩,没人看见他长大,没有朋友关怀与夸奖他呀!,”女儿这话对我的震动极大。是呀,人都有荣誉感,都有自尊心与成就感,处于初升太阳般年龄段的孩子尤为突出。如果孩子获得成功,我们当父母的都视而不见,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没多大意义,时间长了,难免会消极地对待学习、生活,甚至消极地对待父母。相反,如果我们能在孩子成长的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多多抓住机会、甚至寻找机会,夸奖他们,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待事物换个角度后,还真是大不一样。以前,我总觉得女儿个性要强,在学校凡事都想参与,都想拿个第一,不大符合“传统内敛”淑女的要求,我对她有点儿看不惯,因此很少夸奖她。女儿自然和她妈比较亲近,说我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自从我汲取了“对孩子要多多夸奖”的观念,并以此来平等地与女儿交朋友以后,女儿在我眼里成了一个活泼开朗、勇挑重担、乐于助人的姑娘。因此,一有机会,我就真诚地夸奖她,鼓励她。有了这个良好的基础,一些批评的话她也能听进去了。

      看见孩子的长处,就好像看见了自己的长处,给人信心和力量。家长在努力做孩子可信赖的朋友时,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孩子,做朋友并不等于不分长幼、不遵守规则,“朋友”之间也有应尽的义务,现在,女儿遇事常和我商量,也能够采纳我的建议,我也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