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中小学校,学生的胆怯心理较为常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胆怯是一种情绪。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这是非常正常的,只是胆怯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不一样而已。有的人到成年以后还摆脱不了胆怯,以至形成“对人恐惧症”,所以应该重视孩子的胆怯体验和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胆怯不当回事,那胆怯将有可能伴随孩子终生。孩子胆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大多数胆怯的孩子都伴有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愿与他人交往,逃避课堂讨论,不主动发言,不愿在公开的场合抛头露面,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陪伴,不能单独外出,怕见陌生人,在陌生人面前不知如何应对,说话爱低着头,声音较小,爱脸红,说话办事都爱在别人后面,甚至连笑也不敢先于别人。 除此之外,有时胆怯的孩子也会恃强凌弱,表现出惊人的举动,但在内心深处却是很胆怯的。有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平时总爱一个人玩电动小汽车,看起来很内向、很文静,可有时与他的同伴却又打又闹,直到他上了小学四年级,他的父母才意识到:孩子实际上很胆怯,他的好强只不过是一种掩饰而已。 胆怯的本质就是一种不自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如果家庭环境不好,定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障碍。据调查,有胆怯行为的孩子,其父母本身就存在胆怯情绪,在别人面前说话办事畏畏缩缩。另外,对孩子经常打骂、责备,或夫妻离异,使孩子缺乏依靠,缺乏交流和亲情的抚爱,孩子从小就觉得比别人差,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易形成胆怯自卑的症结。 学校教育的影响。孩子的成长,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人缘也好,孩子在学校表现得很自信。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往往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责备,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不敢与他人交往,用一种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重大的生活事件。孩子若体弱多病或受过重大的心理刺激,如受人欺负,被人打骂,被人耻笑,造成自尊心受损,都可能使其变得易于胆怯。 那如何使孩子克服胆怯心理呢? 首先,要多给孩子以抚慰。离开母体,孩子就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随之就慢慢形成自我的意识。孩子处在婴儿期间,同样不能忽视其心理的发育。不要过多或过长地与孩子分离,要尽量用母乳喂养,让小孩在母亲的怀抱中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无论这时孩子是否能听懂你的语言,也要多与孩子进行语言、目光、情感的交流。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要多拥抱他(她)。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成人每天要有四个深情的拥抱,孩子每天要有20个拥抱才能达到心理平衡。” 其次,要多给孩子以鼓励。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胆怯的孩子更需要,他们本身就自责,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预见的是自己不行。如果这时给他一些鼓励,增加他的勇气,他会把事情办得很好。一本文摘上有这么一段:有一个8岁的孩子自述胆怯时的感觉:“那感觉自始至终如咒语一般镇住了我。”她的母亲于是鼓励她要有勇气,告诉她:不管什么事,你都能把它干好!当母亲这样鼓励她时,她说:“就像王子来到我身边解除了咒语。” 第三,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勇气和自信。克服孩子的胆怯,要有这样的环境。在孩子面前不要滥用家长权威,尤其是对易胆怯的孩子。家里的事尤其与孩子有关的事,要多征求和尊重孩子的意见。例如,带孩子去公园,要征求孩子意见,如去哪个公园,准备带些什么。使他觉得自己是这次小小旅游的组织者和主人。这样他就会以主人的姿态出现,树立自信心。如果孩子为你做了些什么,你要表示感谢,让孩子觉得在家庭中他是平等的,这有利于克服孩子的自卑情绪。 第四,要鼓励孩子交朋友。结交朋友是孩子社会化的一种表现,胆怯的孩子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友。这时家长就应该鼓励他,首先让亲朋好友或比较熟悉的孩子与他一起玩,克服他对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他在同学中交朋友。当孩子带朋友到家中时,家长要表现出热情,以增加他的勇气。 最后,要支持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当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就很容易摆脱胆怯。所以平时要多让孩子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多鼓励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言,千万别让孩子生活在集体活动的圈子之外。这样,才能使孩子克服胆怯,树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