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义工让儿子更有爱心

作 者:

作者简介:
严郡 口述 宏都 执笔

原文出处:
中国妇女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小皇帝”没救了

      我儿子博含太幸福了。虽说咱家不是豪门,只是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但作为父母的独子,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独孙,他享受着六位大人的嘘寒问暖。可想而知,他在我家绝对是小皇帝。

      鸡腿啃不完由爸爸代劳,铺床找我,名牌穿坏了找小姑买;没零花钱了向全家人挨个要,转眼七八百就到手了。他生病向来是我们一家人聚会的最好原由,这个给他试表那个给他喂药,所有人脸上的焦虑都是源于他。

      他得意地跟我显摆:“看咱这人缘,你行吗?”他把大人对他的关爱看成是理所应当的。慢慢地,他越来越自我中心,变得很冷漠。

      有一次我俩外出,我一不小心栽到树坑里,他竟然在旁边看着不知所措。后来还是一位路人把我拽了起来,说:“小伙子,伸个手有多难啊?”后来继续上路,他竟然不顾我腿疼,还让我过马路去帮他买水喝,真把我气坏了。赶上老人生病,我让他去探望一下,他一样的无所谓:“我跟同学约好了打魔兽,你就代我打电话问候一下吧。”

      生活上的弱智也让人担心,他长到16岁,没洗过一次袜子。大人不在家,即使冰箱里肉、菜、蛋齐全,他也要叫外卖。让他扫个地,那简直就是在扬尘,干净的地板也都变脏了。

      面对这样的孩子,就是他学习再好,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我们都不敢想像他长大后能孝顺我们,回报他人,他这辈子能把自己照顾好,对自己的老婆孩子做到善良体贴,我们就谢天谢地了。

      很多人都说,孩子发展到这一步我们有很大的责任,就是太宠他而让他失去了对自己和家人的责任心。但“已经晚了”,连他自己都这么调侃我们,认为16岁孩子的人生观已经成形,改变相当困难。这让我们非常郁闷。

      敬老院里的奇迹

      去年底,为了填写学生档案里“社会实践”一项,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社区服务。“到公共场所擦玻璃、扫地或者到敬老院、孤儿院服务都行。”

      为了选项,他苦思冥想:擦玻璃吧,又苦又累;带孩子吧,又脏又吵,没准孩子小再尿自己一身臊,得难受多少天啊。他决定去敬老院当义工,“不就是陪老人聊聊天、扶他们晒晒太阳嘛,太轻松了!”

      他让我帮他联系了一所敬老院,然后周末开车把他送过去。由此,我目睹了他在敬老院里的惊人转变。

      刚进去时,院长给他分配了一项任务,让他陪两位近八十岁的老奶奶拉家常、读新闻。他口才好,平时在家跟他辩论时我们总是甘拜下风,因此他很快就吸引住了老人,屋里欢声笑语。老人忍不住夸他:“你肯定是你家的开心果,一定很孝顺父母吧。”生人面前他一向好虚荣,磕巴都不打就说了句“当然了”。结果院长顺水推舟,“那你帮奶奶剪剪脚趾甲吧。”

      他脸色立马变了,慌忙给我递眼色,意思是“你上吧”。嘿嘿,我把头扭向窗外,心想平时我们总伺候你,看你眼色行事,今天就看你出出丑吧。

      他只得硬着头皮给老人剪趾甲,手直哆嗦,脸也憋得通红。将就着剪完后,他立刻跑到阳台大口大口地喘气,然后又去洗手间拼命洗手,看得出挺受罪。

      后来院长和其他老人逗他,又让他给老奶奶梳头,他也一一照办。尽管把老奶奶的头发拽得生疼,但他动作还算规范。

      忙了一天,傍晚要离开敬老院了,老人跟我们依依惜别,都拉着他的手说:“好懂事的孩子,常来啊。”这让他受宠若惊,一个劲儿给奶奶们鞠躬,好像他被人家伺候了似的。

      回家的路上,我心潮起伏,边开车边扫视他,心想一天的敬老活动会不会让他有所改变呢?果然他跟平时反差很大,显得特别沉静陷入沉思中。回家后,他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对我们吆三喝四,吃饭时知道自己拿碗,洗澡前把浴巾备好,一切都做得悄然无声,让我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把做义工变成一种习惯

      过了几天,他把去敬老院做义工的事写进了假期社会实践册里,因为有“家长意见”一栏,我也写了几句,得以看到他的真实心声:

      “……原来帮助老人不光是谈谈心啊,还要干很多细碎甚至很烦的活儿。开始我很抗拒,但后来我做了,没想到老人们那么满意。陪伴她们的一天,也许能给她们带来一个月的开心快乐,我这才发现自己是个有用之材。”

      看到这儿我眼睛湿了。要知道我儿子从来都是冷血动物,不仅生活中从不对我们表达亲昵和感情,在作文中也很少提及家人,亲情这些词。他总是把心房关得紧紧的,不愿对人流露真情。但从敬老院归来,让他的情感变细腻了,并愿意表达出来,这让我非常感动。

      这以后,他“小皇帝”的姿态有所改变,知道自己叠被、自己动手收拾屋子了。但费时费力的活儿还是照常推给家人,比如洗衣服。另外大人生病时他也只是端药倒水而已,不是特别喜欢在身边给予陪伴。

      但我并不失望,毕竟他受家人照顾这么多年,都习以为常了,性格改变得有个过程。但他面对社会时表现出来的责任感明显比过去强多了,这给了我不小的安慰。

      比如过马路时,他会顺手扶一下旁边的老人,示意面前的车慢一点,以前他习惯边骑车边啃鸡腿,啃完就把包装袋一扬,而现在他会把袋子塞到车把缝间,见到垃圾箱再扔。他说老师给他电子档案上的评语是:做义工,并非只是去帮助老人小孩,更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要把义工当成一种习惯,时时为他人付出,让社会变得更和谐。

      到了下学期,又要填写“社会实践”这一项了,这次他选择去残障学校。跟他预想的一样,残障孩子可比敬老院的老人难伺候得多。刚去时,孩子们张着土兮兮的手向他摸来,他一个劲儿躲,生怕弄脏衣服。院长让他给孩子喂饭,刚喂进去对方就吐出来,他马上冷冷地靠墙站立,不知所措了。

相关文章: